民国初年,哪种方言“差一票”就成为国语?

是哪门方言呢?

据传说是广东话,也就是粤语,广东人都说当初粤语以一票之差最终落选国语“大赛”。也就是说,如果当年粤语能多努力一把的话,我们现在要普及的就不是北方方言为主的普通话了。想一想这个“假设”如果成真了,还真是够让人害怕的。至少,北方人会有一半以上“南式”普通话不及格的人吧。

但追溯当年国音协定大会的热烈讨论现场,这种可能性不大。为什么要这样说?其实很好理解。一种语言的普及要求还是很多的,而当时议会竞争有力的主要方案则共有三个,一是以偏旁论为派别的提议,二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建议,三则为罗马字母追捧者的倡议。可以说这三个方案是三个大的派别,其它则被忽略不计了。

可是三个派别人员众多,地域相对广泛,自然争论起来非常激烈。最终还是鲁迅先生“镇压”了这一场面:以我们现在审定国语所使用的注音符号不是很好嘛,它既与三个派别没有关联,而且还遵循了古时候篆书的外形,简直就是“简单汉字”呀!于是,这个提议得到一致通过,据说直到现在,台湾以及很多海外的中国人还在用这种拼音来读字呢。

其实,说粤语当初只差一票就差点主宰中国普通话的说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直到现在,陕西以及河南还在传说自己的方言险些成为国语呢。这应该就是当时各地都有议会参加人物,并且话语权还不小而产生的误传吧。我们是中华子孙,传统讲究“字正方圆”,若连个拼音也拼不清楚的话,那就有失神州五千年的伟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4
坊间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
第2个回答  2019-09-25
这种方言是粤语,广东话特色鲜明,难以兼容,所以差一票没有入选官方正音,所以今天才有普通话的土壤。
第3个回答  2019-09-23
当年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一说为三票)败北,汉语北方话成为民国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