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是过去你本来很崇拜的历史人物,现在却特别讨厌的?

如题所述

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讲过一个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小匡衡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为了能有书看,他只能四处找有书的人借看。“凿壁偷光”的匡衡被认为是古代勤学苦读的模范,小时候读书那会,匡衡也被老师长辈们常常挂在口中教导我们好好学习。我就很崇拜他的坚持不懈和刻苦学习。

后来的匡衡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并因为“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入朝做了官。匡衡因为学问高被刘奭任命为博士(古代官职),向皇帝讲解儒家典籍。这个时候的匡衡还是很有正义感的大好青年,他借着为皇帝讲学的机会多次规劝刘奭要亲贤臣,远小人。

等到原丞相病逝后,匡衡因为受到汉元帝的赏识,继任了丞相的职位。后来刘奭还册封匡衡为安乐侯,食封土地三千一百顷,但因为地方上失误多算了四百顷,但匡衡知道后,没有归还多余的土地。但没过几年,匡衡非法扩大土地的事情就被人给告发了,匡衡也因此被收回了爵位,贬为了平民。

知道这些后就不喜欢他了,我觉得勤于学习的人并不代表他的人品好,同样也不能因此认为他的官品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7

沈括。

沈括是天文地理、音乐医药、律历占卜无所不通的全才。他的《梦溪笔谈》广受称赞,被后人认为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小时候特别崇拜他,长大后知道一些事情后,才发现原来他的人品是真的差。

苏轼当年在杭州时,曾将自己写的诗拿给沈括看,谁知沈括当晚就将苏轼的诗重新抄了一遍,并将诗作里有诽谤朝廷之嫌的诗句重点标出并加注,并秘密呈给御史台中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如果不是王安石等人的求情,苏轼差点死在牢里面。

王安石变法时,沈括曾在王安石身边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王安石后来被旧党扑倒之后,沈括马上上了一个折子给皇上,其中力数变法的缺点。从那以后,沈括的个人信用彻底破产。不过他也从此饱受世人对他的唾弃,朝中人谩骂他,离间他,也上书诽谤他,就像他曾对别人做过的那些事一样。

当后来宋哲宗即位大赦天下时,朝中人纷纷上书历数沈括罪行,宗哲宗便主张谁人都可赦,唯独沈括不可赦。可见那时沈括人品败坏的形象已铁板钉钉,难以改变了。

第2个回答  2019-06-27

汉高祖刘邦。

小时候觉得刘邦非常成功,他是反秦义军中第一个意识到了在秦末天下大乱之时,战国时旧式的贵族政治已经结束,而能否争取平民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他制定的政策符合了平民阶级政治期望,取了较为广泛的支持,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确实非常会用人。

但现在感觉他很猥琐,是一个精明算计的小人。没有西楚霸王项羽那么霸气,当时特别崇拜项羽这样的英雄。长大后呢?我突然发现了不一样的汉高祖刘邦,如果项羽得天下百姓的生活真的赶不上当时刘邦治理的天下。

把厚脸皮说成首要原因还是有点开玩笑了,刘邦确实有过些上不了台面的举动(兵败时想丢孩子下车,自已好轻装跑路)。

第3个回答  2019-06-27
秦始皇。看大汉天子的时候,就觉得他的好厉害,统一了货币和文字,后来学了历史,了解到为了修筑长城,搞得民不聊生,瞬间好感全无。
第4个回答  2019-06-27
元稹,以前觉得他文采极好,后来知道崔莺莺背后的故事,就不喜欢他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