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逃课也必须要去蹭的?

学校经常会请知名校友和社会人士来讲座,据说去晚了连站的位置都没有?

三位老师对当时还是大一萌新的我影响很大。

1、新传院胡翼青

新传院胡翼青老师的讲座和课都挺有意思的。老胡本人名声在外,各种怼令尔等学生叹为观止。之前听他在媒介课上讲述其大学时代的各种举止,真的是自愧不如。譬如,他曾为了其与同学一起创办报刊经费去找当时的财务负责人,要把院里经费都花去,惹得老师哭笑不得。

当然,胡老师对学生还是相当好的,让你无时无刻有一种学术道路注定艰苦但也注定值得的赶脚。

2、马克思主义学院温权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温权老师,我也很推荐。听到马克思主义原理大家可能就头大,但温泉老师就是能让你从中感受到其严密逻辑之佳,理论价值之高。害得我情不自禁翻开了以前从未想过会读的《政治经济学》,甚至一度想读哲学系。

3、心理咨询中心吴作富

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吴作富老师,我一直记忆犹新。这节公选课也颠覆了我以往认为公选课=水课的认知。当时他初病愈,给我们看了电影《心灵捕手》,对于每个人的自我说的非常好。每个人可能都会患病,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与他人情况不同的时刻,我们作为人类,作为人类中的一个单一个体,我们应该自以及如何认识自己

吴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答案,但他会带着你,让你自己寻找答案。在上这个课的那段时间,其实我自己也处于刚上大学的迷茫期,我希望寻找自己的价值,希望能在学术、社交或是某一方面得到满足感。可能真的是不适应。而吴老师虽然只上了半个学期的课(前面半学期他生病,其他老师来上),每一次的课都能对我有所启发,我很庆幸

大学是一个充满机会、挑战的地方。遇见有趣、可敬的老师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4

作为社会科学试验班的新生,在第一学期上的都是导论类的课程。然而就在无数个老师轮流换班的这种课程中,社会学院的周晓虹老师翟学伟老师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以至于考试时只有社会学相关的题目是答得特别多且全的……),而第二学期给我特别大的激励的是新闻传播学院的王辰瑶老师。在这里就谈一谈这三位。

一、周晓虹教授

周老师上课的风格非常和蔼、儒雅,观之可亲,大家常常称他为“周爷爷”。第一次上课那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在集体起立默哀中开始的。默哀结束后周老师先讲了东北和抗日战争的一些故事,然后才开始讲社会科学的背景知识。虽然都是些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就让人觉得有趣、易懂。记得老师曾经用“螳螂捕蝉”来形容学者之间的争论,这让我第一次对学者的世界感到好奇,也对社会学产生了兴趣。

                                                             

二、翟学伟教授

翟老师的风格和视角有所不同,当我刚刚沉浸在周老师领入的社会学世界中时,翟老师用他的智慧、犀利和幽默,立马把我拉到了另一个视角——社会科学的中国化。第一次课的两个小时里,从文史哲的演化到社会科学的诞生,从学科分类的形成到社会科学的分支,翟老师几乎是从源流开始给我们理清了这一系列过程(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然后回归到现实,用他的话说,是要给我们“留下一个阴影”。他做到了。这个阴影就是对教育和学术的“中国化”的反思。那堂课结束后我是很敬佩翟老师的,因为他确实在做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这是又一个加深我对学者认识的老师。当然他的课也很生动有趣,简直是我当时的快乐源泉啊!

                                                               

三、王辰瑶教授

第二学期印象深刻的是新传的王辰瑶老师,课程也是为新生设置的导论课,但是非常具有启发性,在理解新闻的同时还涉及一些关于社会科学的深度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关于社会科学的实践训练。不仅如此,辰瑶老师关于人生的一些独到的理解也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在自己迷茫找不到兴趣的时候,辰瑶老师一句“你们感到不确定,恰恰意味着你们有选择权”瞬间点亮了我灰色的心。在整个学期的课程里,我们更多地是去挖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对现实有更深入的思考,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每周某一天的早晨,都是上这门课的欲望促使我战胜了睡魔,来到教室的。

                                               

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老师,但这三位给我的印象和启发尤其深刻,所以在这儿必须夸一波呀~所提课程仅针对面向新生的课程,其他课程是什么样,我也尚不清楚。

第2个回答  2020-09-18

1、文学院——杨旭辉老师。颜值与才华并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杨旭辉老师主要研究唐宋明清文学。



旭辉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在于生动有趣。上杨旭辉老师的课肯定不会打瞌睡,因为旭辉老师会在课堂上突然“唱起来”。作为文学院的教授,本身对于诗词内容情感的理解、表达就很到位了,再加上旭辉老师声音洪亮,强化了诗词冲击内心的力量。他唱《满江红》第一句“怒发冲冠”一开始,我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2、金螳螂建筑学院——谢立群老师。上学期我抢到了一节老师的选修课,讲的是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虫恐慎入)课堂上老师会先给我们介绍一些昆虫的习性、特征什么的,然后让我们观看有关昆虫的短片。

每一个短片都很有趣,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通过昆虫侦破悬案、观察蚁窝、居住在家里的昆虫等,我一个比较害怕昆虫的人,上了一学期课下来都觉得昆虫都很可爱了...(可能这就是专业学科的魅力所在吧)。

谢老师给人感觉很亲切,也很认真负责。他会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教我们怎么写期末论文(对于还不会写论文的小萌新有很大的帮助)。课堂上播放昆虫短片的时候(老师可能已经看过好几遍了),我注意到谢老师都会一脸“姨父笑”地认真看完,完完全全投入到短片的昆虫趣事之中。

谢老师对于昆虫学科的热爱十分打动我,让我对一个学者的感到由衷的敬佩。



第3个回答  2020-09-18

嗯,也不一定要局限于去蹭课。比去蹭课在课上听到的课更有价值的是,收集信息的过程。其实有很多高质量的大神讲座,比如苏童老师、阎连科、白先勇老师等。一定要会自己去搜集信息,然后瞄好点提前去占座。

还有一种是学生社团开展的沙龙分享活动,一般质量都还不错。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的去听一听,还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上的两种方法是可以在不逃课的情况下就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我看来自己的专业课其实很重要,不要在任何适合放松自己,掌握好一门专业的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但是不逃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一些课。如果想转专业也可以提前去旁听一下。

文学院陈国安老师的《清词选讲》和《诗经选讲》是我认为值得逃课去感受的课。但是要想听这两门课一定要记得:上课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陈老师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老师,他只有每周二来文学院给本科生上下课,他其实是苏州某小学的校长。作为校长他可以每天早上站在小学门口和每一位来上课的小朋友打招呼。作为大学教授他的课一直是被疯抢的,全凭人品,教务秘书也很头痛因为一选课陈老师的课必要扩容(虽然给分比较苛刻,作业很多)。

我记得有一节课老师讲诗经里的爱情,讲到我们那一排眼睛都红了。以至于我当晚做梦都在上老师的课,陈老师是有自己情怀的老师,有时讲到深情处还会给我们唱两句。陈国安老师是我大学四年最敬佩的老师。

传媒学院有一些摄影技术课也可以去蹭一蹭,学些干货。但是不建议逃课去听,如果有时间总比在打游戏,睡觉好~时间很宝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搜集信息有的放矢。

第4个回答  2020-09-18

本艺术学院滴学生前来回答~

逃课也必须去上的课那一定有艺术学院的毛秋瑾教授的课!毛秋瑾简直就是我的毛女神!毛女神不仅是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艺术史哲学博士!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只要同学们上过毛秋瑾教授的课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江南水乡的柔情体现在人的身上!毛女神不仅是温文尔雅,有气质!上课还是平时说话那是娓娓动听,慢条斯理,让人感觉如沐春风!但是是柔中带刚,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在谈吐中能够感受到毛秋瑾教授的扎实理论基础,简直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这个学期毛秋瑾教授开展了一个关于敦煌有关知识的系列课程!上毛秋瑾教授的课不仅是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学习到毛女神待人处世的淡定淡然的态度~

还有张大鲁教授的课可是逃课也必须去蹭的呀!张大鲁教授现任职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还是苏州市平面设计师学会主席并且还兼任着ICAD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江苏地区专家委员会委员;

可以说也是男神级别的人物了!出版了多本著作,也编制了多本我们上课的教材!如此扎实的理论储存,能蹭到一节张大鲁教授的课,那就是赚大发了呀!

毛秋瑾教授是体现了江南女子的刚柔并济的”糯“的韧性,而张大鲁教师是有点波澜不惊,有点隐于世的气质~如果大家能够有机会上到“毛女神”,“张男神”的课的话,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