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是基于哪些真实历史对照呢?

如题所述

《百年孤独》虽然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虽然魔幻色彩特别浓,但是不要忘记它实际上隐射的是整个拉美大陆啊,真实历史那是必不可少的。

1928香蕉大屠杀:拉美有一句话谚语,说得特别在理:“拉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美国在拉美扮演的角色,有点像英国对于印度的掌控一样。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可以看看《加勒比海盗》),美国就在拉美建立了联合果品公司。拉美有很多国家称之为“香蕉共和国”,由于政府和美国等多方的勾结,人民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巨大的暴利实际上一直在进入私人的口袋。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工人们的抗议和示威。就像人类的历史在不断重演一样,1928年12月6日,三千名工人在谢娜加火车站示威抗议时,政府选择了武力镇压,用死亡的方式来解决一切问题,三个月中政府逮捕并杀害了一切与之相关的知情人,最终也只承认杀害了九个人。马尔克斯虽然没有亲历那场浩劫,但是在别人的口述和历史文献中,他还是精准地描绘出那种惨绝人寰的情景:“人群被一排排的机枪密集地扫射着,老人和小孩,母亲与婴儿,都像剥洋葱似的一圈圈倒下了。”《百年孤独》中唯一幸存的第四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在香蕉大屠杀中孤独地醒来,身边只剩下无数的残骸和尸体,他们如同变质的香蕉一样被丢入大海中。当历史与文学重逢,那种慑人心魄的悲剧性效果几乎是扑面而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2

没有任何作品不是以时代主题与思考为原型,辉煌作品无不以个体命运与痛苦为着眼。百年孤独,也是如此,它如此真实,以至于夸张手法魔幻气息反而增加了黑与红的色彩,人物生活与命运的奇幻细节是对这个“荒唐的真实世界”的“嘲弄反击”。这片大陆成了这个命运,荒唐又真实,个体陷入万花筒般的漩涡中,绝望后如梦境。

《百年孤独》融合浓缩了南美大陆的沉浮,并结合了马尔克斯的自身。书中的上校领导的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战争影射的是南美洲的内斗。最接近历史的就是香蕉园工人的大屠杀,原型时间是1928年12月6日,其地点阿拉卡塔卡正是马尔克斯的出生地。但死亡人数无法确认,官方是七人,民间说法更是不一,《百年孤独》的牺牲数字则是三千人

第2个回答  2017-11-12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但讲述了拉美地区的古老神话、民间传说,并且还有现代的真实历史。在书中第15章描述的“香蕉惨案”,就是发生在1928年12月6日,哥伦比亚香蕉工人为了改善自己所受到的非人待遇,举行罢工示威而遭受屠杀的惨案过程的真实写照。其地点阿拉卡塔卡正是作者的故乡,事发香蕉种植园的名字“马孔多”,也正是书中那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小镇马孔多,而作者故乡附近实际就有个名叫马孔多的香蕉园。

据马尔克斯的好友、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回忆,他当时正在哥伦比亚,亲眼目睹了当年示威群众被镇压的惨况,跟书中描述的基本一样。被镇压的死亡人数,书中是3000多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12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1)表层主题:孤独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深层主题: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百年孤独》的主人公——乌苏拉,活了125岁。
第4个回答  2017-11-12
年孤独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当时我读初一,正是喜欢孤独寂寞用词的小女生,为了这个名字,我从图书馆借了来,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枪口中,奥尔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让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边,不愿再看,直到一个月后,图书馆催我还书了,硬着头皮拿起了书,看了两页。
从看到第三页后,我的手再也离不开这本书,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看了三遍,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样的经历:我把生命交给一本书了!那一个月,我无法跟人交流,无法大声说笑,满脑子都是奥尔良家族每一个人的身影,每一个都那么鲜活,每一个都那么特立独行,但所有的人都那么孤独于世!
每一次合上书,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再翻开它,因为那种孤独从每一个字里透出来,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每一次打开它,我又不愿意合上它,仿佛只有这本书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讲了这么多,还算不上谈读后感,差不多快一年了,当年看完此书的感受到今天还清晰如昨,每一个人问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两个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种孤独,我怕自己爱上它而无法自拔,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记得当时,我一边看书,一边胸中涌上巨大的悲哀,而眼睛干涩,一滴泪也出不来,但那悲哀比流泪更甚!
书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来宣泄自己的孤独,表面上他们是漠不关心的,实际上内心深处,他们渴望被人爱,被人认可,被人同化,可惜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不也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让自己逃避孤独,但实则上却陷进了更深的孤独吗?我们的爱,我们最温柔的部分,都被各种物质上东西遮得严严实实,再也出不来了!
看完书后,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自己调整过来,然后,我马上去书店买了一本精装本放在家珍藏,作为自己对平生最难以言表的一本书的纪念,但从买的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没有再动过它一下,只是将它好好地放在书柜的最高层,那是我无法触摸,没有勇气再看的禁区啊。
算不上读后感,只是你的提问让我又回到了过去岁月,籍方寸之地聊抒情怀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