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

如题所述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春节灯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1

大年初一是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意义上的新年第一天,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传承已久。那么春节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春节内容的发展历程

  1、远古的天皇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据《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记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天皇氏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岁时。

  2、周时期,《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文献中记载了人们在十月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此场景并非岁首节俗活动,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传播与普及,岁首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3、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

  4、魏晋时,出现了除夕守岁习俗的记载。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5、唐代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6、宋代时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7、明代,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8、清代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

  9、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礼仪上,把以前跪拜或者作揖等礼节全部废除,改成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

以上就是春节大概的来历。春节是每一年的开始,是每个人心里的喜悦。在这特殊的时刻,祝大家新年快乐,永远开心!!!

第2个回答  2022-02-01

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春节可以让远在异乡的亲人回家,可以让独自留守在家的孩子与父母团结,可以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简单的描述一下春节的来历。

春节最被世人信奉接受的一种传说就是关于“年”,传说中,年是一种怪兽,头上长角,如同麒麟的形状,但是麒麟是瑞兽,而“年”会伤人,而且是除夕会来到人世间,出来祸害人间,到处吃掉牲畜,因此,每到除夕这一年,男女老少互相扶持到处躲避。但是有一天有一位白胡子老人,来到一户正要外出躲避的人家里,说他可以赶跑“年”,主人见到劝说无果,就任由老人在家居住,后来,老人在家里贴满了红色的纸张,等到怪兽来到的时候,用能发出声响的物品,吓走了年,后来这个办法被世人知晓,所以每年都会贴上红色的纸,放一些能发出巨大声响的物件。后来,就演变成了,贴对联和放鞭炮。然后度过除夕这一天后人们就会外出互相慰问,演变成了如今的“过年”。

中国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也是最热闹的节日。除去传说部分在真实历史上的记载也是一直都有的。

商朝以“祀”称年,这与商朝的文化特性相关;周朝继承夏代以农作物丰收为年度时间周期的记时传统,正是将年度周期成为年。秦至汉中期岁首在夏历十月初一,韩中奇岁首在夏历正月,也称正月旦、正日,从此确立了后世大年(春节)的时间。魏晋南北朝岁首称元正,元日、元会。隋唐岁首称元日、岁日、元正。从唐代,元日开始放假。宋、元、明、清各代岁首称元旦、元日、新年。民国开始用公历纪年,将公历月日定为岁首,称作“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的传统岁首改名为“春节”。至此春节的称谓便确定下来,沿用至今。

新的一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3个回答  2022-02-04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初和年末的祭祀神祖活动。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打柴的年轻人叫万年,一天,他上山捡柴,从太阳照射移动的树影中得到启发。回到家后,他设计了一个专门用来测量太阳阴影长度的“日晷仪”。但是遇到阴天、雨天、雾天怎么办呢?后来,他看到悬崖上的泉水在有节奏地滴落,便有了一个想法,做了一个五层漏壶,用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慢慢他发现,每三百六十五天,一天的长度就会重复,而最短的一天就是冬至。

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朝见天子,讲解了冬至点,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了,觉得万年说的很有道理,就留着万年做历法,在天坛前建了一个日晷仪。过了一段时间,天子派节令官阿衡去了解万年制历的情况。万年拿出自己制作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季,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很嫉妒万年的才华,生怕万年被天子重用。”于是买了刺客刺杀万年,天子得知后大怒,将阿衡处死,亲自拜访万年。万年指着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家复原,子时夜义,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春为岁首,就为春节吧。”天子说。从此,春节的习俗流传至今。

在古代农业社会,大约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之后,一家人就忙着张罗过年的食物。因为腌制腊肉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一定要尽快准备,我国很多省份都有腌制腊味的习俗,其中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有名。

蒸年糕,因为谐音“年高”,且口味千变万化,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食品。年糕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春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团圆之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里塞满了各种馅料,肉、蛋、海鲜、时令蔬菜均可放入馅中。饺子的正统吃法是用水煮,然后捞起,酱油、醋、蒜末、香油作为调味品食用。还有煎饺、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4-19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