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尝试飞翔的经历有什么

如题所述

1、万户的故事

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2、风筝的故事

据传早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的大将韩信把楚国军队围于垓下。他用细竹条扎成骨架,蒙上丝绸,做成了一只大风筝;叫身材轻巧的张良坐上风筝,飞到楚营上空,高唱楚歌。歌声飘到楚营里,楚军的斗志被思乡之情瓦解了。

由此看来,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需要而发明的,一直到唐朝之后,才由军用逐渐转为游戏和娱乐工具。那时,人们别出心裁地把竹笛系在风筝上,在空中放飞时,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而得名“风筝”。

在国外也有不少关于风筝的故事——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借助风筝将一根细金属丝牵到空中,引发雷电,证明了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意大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在首次进行从英格兰向纽芬兰拍发电报实验时,恰遇风暴,将发报机天线吹断了。马可尼改用风筝升起天线,顺利完成了实验。

人们从风筝的飞行中发现:除了可以像鸟儿和昆虫那样扇动翅膀来飞行外,也可以像风筝一样,不用扇动双翅照样也能飞起来。因而人们便开始了对风筝飞行原理的研究。

风筝实际上是一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它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相似,它是利用空气动力升空的最原始的飞行器。

公元5世纪左右,风筝流传到了太平洋诸岛和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对随后飞机的发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通过对鸟类和风筝飞行的研究,开始探索和研制有翅的扑翼机和滑翔机。

3、热气球的故事

相传在中国五代时期,有一个叫莘七娘的妇女,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曾用竹篾扎成四方形的框架,糊上纸,做成灯笼,在灯笼下面的托盘上插上点燃的松脂。灯笼就靠热空气产生的升力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灯在四川被称为孔明灯,大概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的雏形了。

1782年11月,法国一位造纸商的两个儿子蒙哥尔费兄弟看到从锅炉烟筒里冒出的青烟中。常夹带着火星和一些尘埃碎片,于是受到启发。他们想,热气可以推动物体上升,如果把烟筒里的轻烟收集起来,不是可以把物体推到空中吗?于是,兄弟俩便做了一个下面开口的球形纸袋,将它置于火炉上充上热气做实验。当热气充满纸袋后,他们一放手,纸袋果然飞到天花板上去了。

根据这一原理,蒙哥尔费兄弟改用亚麻布和纸制成可载重的气球,并于1783年6月4日首次进行了升空表演。

该气球直径约11米,升空10分钟后徐徐降落。这个消息立刻轰动了全法国,法国国王召见了蒙哥尔费兄弟,并令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表演。

1783年9月19日,应法国国王的邀请,蒙哥尔费兄弟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前,再次进行了热气球升空表演。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带着满朝的文武官员观看了表演。当时观看热气球表演的巴黎市民多达13万人。

蒙哥尔费兄弟表演用的热气球高约17米,直径约12米,形状像是一只倒挂的梨子,气球里裱了一层防漏气的纸,球体蒙有一层轻质的亚麻布,球面是一层轻柔的纱布。气球的下方吊了一只柳条编的笼子,笼子里放进一只公鸡、一只鸭子和一只山羊。

蒙哥尔费兄弟在地面点燃湿草和羊毛,冒出的热烟灌入气球,待充足热气后,放开拉绳,热气球缓缓上升,飞到离地面约500米的空中,最后随风飘到了3千米外的地方安全降落。整个过程持续约8分钟,笼内首批升空上天的三位“乘客”安然无恙。国王大喜,便将热气球命名为蒙哥尔费气球。

人类第一次升空飞行是在1783年11月21日。法国的一位名叫罗其尔的药剂师自告奋勇.和另一位乘客达尔兰德一起,乘坐蒙哥尔费兄弟制作的热气球.在离地面450米的空中自由飞行了25分钟后安然落地。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热气球载人升空飞行,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升空的梦想,标志着人类在征服天空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4、飞艇的故事

19世纪,有许多人提出了解决气球操纵问题的设想。人们尝试在气球上安装“舵”和“帆”,并在下面系上可乘坐人的雪茄形的小船,进行飞行实验。虽然方向控制有所改善,但是没有动力,速度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于是便萌发了飞艇的设想。

飞艇和气球虽属“同胞兄弟”,但有质的变异。气球没有动力驱动,中途遇风变向,就随风飘去;而飞艇却装有推进装置,可控制飞行。

随着蒸汽机、电动机的出现.一种靠充气的气囊产生升力,由发动机推进,可人工操纵飞行的飞艇就应运而生了。

1852年,法国火车司机兼机械师吉法尔经过艰苦磨砺,终于制成了历史上第一艘部分可操纵的飞艇。

这艘飞艇长43.89米,直径1t.9米,容积2100立方米。在飞艇软式气囊下面有一个三角形的风帆,用来操纵飞行方向,用一个功率2.2千瓦的蒸汽机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驱动飞艇前进。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驾驶这艘飞艇从巴黎马戏场起飞,飞到了大约28千米以外的特拉普。这是世界上飞艇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人类终于进行了有动力的半操纵飞行。

随着人类航空探索事业的不断发展,飞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逐渐由软式飞艇发展到半硬式飞艇,最后到硬式飞艇,由人力飞艇发展到机械动力飞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1

中国的

《墨子·鲁问篇》说,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前221年)公输般曾用竹子和木材制成木鹊,纵飞上天。《韩非子·外储篇》说墨子曾作过木鸢,西汉《淮南子》也载有鲁班(即公输般)和墨子制木鸟飞天之事。东汉(公元25~220年)王充著的《论衡·儒增篇》也提到木鸟飞天的可能性。南北朝时宋(公元420~479年)范晔著《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公元78~139年)曾作木鸟,身上有翅膀,腹中有机关,能飞数里。唐代苏鹗著《杜阳杂编》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制作木鸟的人名韩志和。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大约从公元前400多年起,古代中国人民就多次用竹、木等材料尝试制作能飞的器械了。

东汉班固(公元32~92年)著的《前汉书》记载,王莽时期(公元9~23年)曾下令征集贤才以抗御匈奴。有人以能飞行窥探匈奴虚实应征,王莽令他试验,此人用鸟羽做成两只翅膀装在身上,并在头和身上连以羽毛,再装上环钮等器件,飞行数百步落地。

据清代著名学者、官居浙江候补盐大使毛祥麟撰《墨余录》卷之九《巧匠》篇记载;元顺帝至正年间 (1341—1367),平江漆工王某,有巧思,能造奇器,曾制造一架“飞车”,两旁有翼,内设机轮,转动则升降自如,上面装置一袋,随风所向,启口吸之,使风力自后而前,鼓翼如挂帆,度山越岭,轻若飞燕,一时可行四百里,愈高飞速愈快。实令观者为之惊叹“真奇制也”。这种带有风袋的飞机,利用自后而前的风力实现飞行,应该也是如同奇肱飞车一般从风远行,可能还不能实现自由驾驶。

另据明代著名文学家、“娄东三风”之一、官居浙江右参政陆容 (1436—1494)著《菽园杂记》记载:明代成化二十二年(1486) 8月12日正午天宇澄霁,皎无纤云。松江城廓之人,见空中一飞舟,从东向西飞行,转而折向东去,最后徐徐盘旋,降落在一座楼上。当时引起一片欢腾,观者塞道。更奇特的这“飞舟”的材料是“茭草所结”,十分轻盈,内部结构,无人知晓。驾驭“飞舟”为何许人,不得而知,观者为之传为奇闻,轰动松江城。这架飞机能逆向转折,徐徐盘旋,已能实现自由驾驶飞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惜记载过于简略,无从推测知晓其结构、机理。作者陆容官居浙江右参政,其《菽园杂记》所言,应该不是虚构。

外国的

1893年被誉为滑翔机之父的奥托.李林塔尔首次试飞,然而在短短三年后,在1896年他就因为一次飞行意外丢了性命。

1900年,弗朗西斯.波多特发明出了他的自行车飞行器。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出世界上第一辆飞机,尽管只飞行了几十秒,并且最后飞机被狂风所损坏,但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开启了人类动力航空史。

1926年3月16日,美国火箭专家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现代液体火箭,人类开启了探索太空的旅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