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39】《正面管教》第4章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这一章我看了好几天,每天都在想作者所说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还有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也要承担起责任,是的,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可是又有多少家长会首先反思自己,而不把责任全推到孩子或者别人身上呢!那些经常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并尊重孩子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想必也是非常优秀的吧!

【问题回答】

1.

2.对于现在我们所说的不良行为,还可以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爬行动物脑操纵的行为”或者“发展适应性行为”。

3.四种错误行为的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2)寻求权利(3)报复(4)自暴自弃

4.每种错误目的背后的错误观念:(1)寻求过度关注——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5.识别这些错误的行为目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和错误观念)有助于你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6.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1)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2)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7.对每一种错误目的,大人的第一心理反应分别是:(1)寻求过度关注——心烦;恼怒;着急;愧疚。(2)寻求权利——被激怒;受到了挑战;受到了威胁;被击败。(3)报复——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4)自暴自弃——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

8.当你要求孩子停止错误行为时,他们的反应:(1)寻求过度关注——暂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2)寻求权利——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看家长或老师生气而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3)报复——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4)自暴自弃——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9.你可以用来纠正每一种错误目的的行为的有效反应或行动:(1)寻求过度关注——一个满怀的拥抱,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给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少说教多行动。(2)寻求权利——从权利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冷静。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3)报复——不要还击,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表达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反射式倾听。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让孩子和你一对一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4)自暴自弃(太多了简单列出几点)——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安排一些小的成功。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不论多么微笑。关注孩子的优点。另外,无论是哪一种错误目的,所有的应对举措中都包含了,定期安排特别时光陪孩子,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10.这四种目的被称为错误目的的原因:

11.孩子的行为并不以事实为基础,而是以……为基础的。

12.孩子在以不良行为告诉你:我想要归属感。

13.你会难以记住孩子真正想要告诉你的是什么的原因是:大多数大人在面对一个正在作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时,很难有积极的心态。大多数大人不能充分理解是自己的不良行为导致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极少数能够以正面鼓励回应孩子不良行为的大人,往往会遭到孩子的拒绝。

14.因为孩子在最需要鼓励的时候,却往往无法接受鼓励。要在一段冷静期之后,再次尝试鼓励。

15.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16.要帮助孩子消除其不良行为的动机,你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给予孩子最大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