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宗德:爱莲池上的对联

如题所述

爱莲池上的对联
邹宗德

在现在的市政府所在地,垒了一座小石山,上书“爱莲池”三个字,这就是邵阳著名的古迹、宝庆十二景之一的“莲池古香”遗址,为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种莲处。据《郴州县志》载:“周敦颐宋治平四年(1067)以永州通判来邵摄事”,到熙宁四年(1071)升郴州知军调离,在邵为官四年。到任的第二年,他在“邵州衙门东北隅(今资邵汇合处)辟池种莲,方广十余丈,与江水通盈涸,砌石为墙,环植垂柳。池中莲花,幽而不实,亦不藕,开并蒂花”。又光绪《邵阳县乡土志》载: “周子所植千叶莲,叠瓣重楼,尤为异种……”池中旧有联拱小石桥,于桥的中央建亭,即“爱莲亭”。宋嘉定三年(1210年),知州傅伯崧以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誉莲为“花之君子”而改名为“君子亭”。最后人们见到过的君子亭是重檐翘角、四周回廊的木结构亭子。亭柱上有楹联云:
人同心,心同理,数语遂成定说;
美斯爱,爱斯传,千年犹见高风。
据《宝庆府志》记载,联语及书法的作者为清乾隆间著名书法家钱沣。钱沣(1740—1795),号南园,字东注,一字约甫,云南昆明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后来选入翰林词馆,两任湖南学政,督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其书画艺术更享誉盛名。他独创的“钱体”字被认为是数百年来传承颜真卿最得真意的上品,其笔墨凝重,力道沉郁,且方正庄严,笔笔不苟,后又熔欧阳询、米芾等大家为一炉,形成了自家的独立风格,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代表作有《九歌长卷》、《枯树赋》、《施芳谷寿序》等。
联语的上边是说周敦颐在理学上的成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一句古话,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本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联语中指周敦颐提出的“心性义理”。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元公就是周敦颐。周敦颐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这就是周敦颐提出的所谓理;联语中的“心”是指周敦颐提出的“义理之心”, 即指人自身内在的道德本能或情感意识、“本心”或“良心”, 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于万物,在于人禀五行之“秀”而为万物之“灵”,这个“灵”处就在于“心”。而“命”则是指天所赋于人者,代表客观必然性。周敦颐在心理发生论上有“性命合一”的思想,即认为心之体即性之理,心的本体存在由其知觉作用而表现,体用性情是完全合一的,“命”之客观必然性与“性”之内在性在人身上得到了统一。他认为,人性的构成本质上是阴气和阳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合。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性又有善恶之分,有刚、善、柔、恶、中五品之分,人们不同的心理特质与心理状态也由此而来,万物与一道各有自己的标准,天地间的一切不论小的还是大的, 各有自己的命定(小大有定)。因为周敦颐的这一理论非常简单,故联语中说“一语遂成定说”。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鲜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等人开创的湖湘学派实际上继承和发展了周敦颐开创、由二程发展完善了的宋儒理学。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栻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鹊起。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许多地方建有濂溪祠。邵阳的濂溪祠就在建爱莲池畔。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联语的下边紧扣爱莲池来写,“斯”字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可以理解为连词“则”、“而”、“就”的意思:荷花因为它的高尚美德而被周子喜爱,因为周子喜爱而得以流传;二是可以理解为代词“这”、“这里”: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在这里为周子所钟爱(而著《爱莲说》),于是这种爱才从这里开始流传,千百年来,还可以看到先生的君子高风。如果按第二种理解,也就是说《爱莲说》正著于此,斯,此也。《宝庆府志》载清李益阳《爱莲诗》云:“劫后池亭在,花间犹是莲。此花号君子,其人斯在焉。若徒钦其色,人岂以花传。应知花品贵,总以濂溪贤。再颂《爱莲》文,寓意岂徒然,徘徊池上水,古道照遗篇。。。。。。”又载汲县陈起元《爱莲池》诗三首,其中有句云:“昔颂《爱莲说》,来寻池上莲。远看花的的,初出叶田田。。。。。。”还有一些写爱莲池和君子亭的古诗亦写到《爱莲说》。雍正朝六年完成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方舆汇编·职方典·宝庆府古迹考之一》明确记载“爱莲池,宋周濂溪先生观莲处,在邵著《爱莲说》”。衡阳、郴州、江西等地也都有爱莲池、爱莲亭,但没有周敦颐亲自“辟池种莲”的记载,更没有在彼著《爱莲说》的记载,只是这些地方为发展旅游,比我们喊得响一些而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aee76180101fc6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