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

如题所述

艺术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功能,最终必然表现为它在人类掌握世界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价值和功能,我们先必须回答人究竟是怎样掌握世界的,艺术在其中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样一个问题。
对此,马克思为我们做了科学的解答。

马克思认为,人对世界的掌握,既不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人对绝对精神的认识活动,也不是费尔巴哈所指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感性的直观”,而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现关的感性的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把人对世界的掌握分为物质掌握和精神掌握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是人的现实的感情性的物质实践活动本身,后者是指人把世界“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即人和头脑对世界加以掌握。

关于人对世界的精神掌握,马克思在《导言》中就理论思维的问题这样写道:“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①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人对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包括理论思维、艺术、宗教、实践—精神等。马克思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他认为,上述任何一种精神掌握方式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某种特殊需要,都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某种特殊表现,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因而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于是,马克思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②
人对世界精神掌握的这几种方式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从不同的侧面对于现实世界不同领域的把握。
宗教的掌握方式带有纯粹幻想性,是对世界的一种消极的把握。理论思维的掌握方式的特点是抽象,通过抽象思维来探求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 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的内容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感觉、思想、情感、愿望、意志等,其表现形式即那些预先在人们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并能进一步促成人的实际行动的计划、方案、理想蓝图等,它的特点是,直接从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并且又直接作用于日常的实践活动。
艺术的掌握方式不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主观感受的表现,它通过创造美的形象来再现审美对象和表现审美意识,因而艺术掌握的过程实际上是美的创造的过程。

对于艺术的掌握方式,马克思的直接论述并不是很多,但我们从散见于他的著作里的有关艺术的论述中,完全可以领悟到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虽然马克思也谈到了艺术具有上层建筑的性质,也重视艺术的认识功能,但也特别强调其审美的性质和功能,认为艺术掌握方式的最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是:人们通过创造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审美对象、表现审美意识。 马克思还特别注意到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是必须通过具有美的属性的物质形式来体现的,因而,在马克思眼中的艺术,是一种专门表达人对客观现实审美体验的物品,换句话说,艺术就是用物质的形式来表现人对世界审美感受的东西,是人对现实的审美体验的物化和外化。
因此,马克思十分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认为艺术必须具有美的魅力,应当给人以“艺术享受”,且只有艺术品才能“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显然,马克思把发挥审美价值和功能视为是艺术的必备素质和重要使命。

艺术作为一种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既反映着客观世界,又丰富和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可以说,艺术就是人在掌握世界的过程中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性,而艺术活动就其本性而言,恰恰是人的这种本质特性最充分的体现。
在艺术活动中,人们并没有在主观上带着掌握世界的功利目的,但却足以在享受到精神自由状态所带来的愉悦和惬意中掌握了世界,可见,艺术是最具自由品格的。正是艺术的这种自由品格,使得人们在艺术审美活动中,能够细腻而充分地体验自身的情感和想象,从而达到各种心理机能和谐一致的自由境界。
可以说,艺术之所能够丰富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主要应归苏于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具有审美的性质,而审美又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马克思提出的理论思维、实践—精神、艺术等对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真、善、美三大领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理念思维的掌握方式主要是通过逻辑思维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因此,它主要是对世界的“真”的掌握;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是直接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精神活动,它直接为现实服务,它追求直接的功利目的与实用价值,因而,它主要是对世界的“善”的掌握、艺术的掌握方式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审美因素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掌握方式,这更多地是对世界的“美”的掌握。
当然,上述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三种方式除了能把握主要对应的领域之外,也同样可以对其他领域予以一定程度的把握。理论思维、实践—精神、艺术与真、善、美之间所具有的这种一定意义上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表明,三种掌握方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这种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是不可以互相取代的。

马克思上述善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理论,为我们探讨艺术的价值与功能奠定了思维基础。它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道德、科学、艺术等都是适应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特殊需要而生产和发展的,他们都具有自身的最根本的价值和独特的功能。
虽然马克思并未就艺术的价值和功能作进一步的、明确的阐述,但马克思的上述论述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艺术的价值及其功能都是和审美联系在一起的。 。全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艺术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功能,最终必然表现为它在人类掌握世界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价值和功能,我们先必须回答人究竟是怎样掌握世界的,艺术在其中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样一个问题。对此,马克思为我们做了科学的解答。
马克思认为,人对世界的掌握,既不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人对绝对精神的认识活动,也不是费尔巴哈所指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感性的直观”,而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现关的感性的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把人对世界的掌握分为物质掌握和精神掌握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是人的现实的感情性的物质实践活动本身,后者是指人把世界“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即人和头脑对世界加以掌握。
关于人对世界的精神掌握,马克思在《导言》中就理论思维的问题这样写道:“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①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人对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包括理论思维、艺术、宗教、实践—精神等。马克思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他认为,上述任何一种精神掌握方式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某种特殊需要,都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某种特殊表现,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因而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于是,马克思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②
人对世界精神掌握的这几种方式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从不同的侧面对于现实世界不同领域的把握。宗教的掌握方式带有纯粹幻想性,是对世界的一种消极的把握。理论思维的掌握方式的特点是抽象,通过抽象思维来探求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
  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的内容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感觉、思想、情感、愿望、意志等,其表现形式即那些预先在人们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并能进一步促成人的实际行动的计划、方案、理想蓝图等,它的特点是,直接从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并且又直接作用于日常的实践活动。
  艺术的掌握方式不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主观感受的表现,它通过创造美的形象来再现审美对象和表现审美意识,因而艺术掌握的过程实际上是美的创造的过程。
对于艺术的掌握方式,马克思的直接论述并不是很多,但我们从散见于他的著作里的有关艺术的论述中,完全可以领悟到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虽然马克思也谈到了艺术具有上层建筑的性质,也重视艺术的认识功能,但也特别强调其审美的性质和功能,认为艺术掌握方式的最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是:人们通过创造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审美对象、表现审美意识。马克思还特别注意到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是必须通过具有美的属性的物质形式来体现的,因而,在马克思眼中的艺术,是一种专门表达人对客观现实审美体验的物品,换句话说,艺术就是用物质的形式来表现人对世界审美感受的东西,是人对现实的审美体验的物化和外化。
  因此,马克思十分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认为艺术必须具有美的魅力,应当给人以“艺术享受”,且只有艺术品才能“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显然,马克思把发挥审美价值和功能视为是艺术的必备素质和重要使命。
艺术作为一种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既反映着客观世界,又丰富和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可以说,艺术就是人在掌握世界的过程中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性,而艺术活动就其本性而言,恰恰是人的这种本质特性最充分的体现。在艺术活动中,人们并没有在主观上带着掌握世界的功利目的,但却足以在享受到精神自由状态所带来的愉悦和惬意中掌握了世界,可见,艺术是最具自由品格的。
  正是艺术的这种自由品格,使得人们在艺术审美活动中,能够细腻而充分地体验自身的情感和想象,从而达到各种心理机能和谐一致的自由境界。可以说,艺术之所能够丰富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主要应归苏于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具有审美的性质,而审美又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马克思提出的理论思维、实践—精神、艺术等对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真、善、美三大领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理念思维的掌握方式主要是通过逻辑思维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因此,它主要是对世界的“真”的掌握;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是直接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精神活动,它直接为现实服务,它追求直接的功利目的与实用价值,因而,它主要是对世界的“善”的掌握、艺术的掌握方式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审美因素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掌握方式,这更多地是对世界的“美”的掌握。
  当然,上述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三种方式除了能把握主要对应的领域之外,也同样可以对其他领域予以一定程度的把握。理论思维、实践—精神、艺术与真、善、美之间所具有的这种一定意义上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表明,三种掌握方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这种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是不可以互相取代的。
  
马克思上述善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理论,为我们探讨艺术的价值与功能奠定了思维基础。它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道德、科学、艺术等都是适应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特殊需要而生产和发展的,他们都具有自身的最根本的价值和独特的功能。虽然马克思并未就艺术的价值和功能作进一步的、明确的阐述,但马克思的上述论述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艺术的价值及其功能都是和审美联系在一起的。
第2个回答  2020-10-12
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掌握了艺术就掌握了世界的语言!
第3个回答  2023-10-26
艺术是世界的。艺术是将生活摆在舞台上,加以修饰。世界就是艺术的泉源,又是艺术的反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