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面对父母死亡

如题所述

面对父母的去世,应该向前一步,学会写创伤日记和感恩日记。

人生充满了无常,一次小小的分开,甚至一次不经意的疏忽,也许就变成了天人永隔。至亲的骤然离开,带给我们永远的遗憾和无尽的伤痛。我们应该该怎样修复失去亲人的创伤呢?

1、向前一步

有些意外,来得总是猝不及防。在遭受创伤初期,向前一步,至关重要。当面临无可避免的失去时,如果我们的关注点一直放在悲伤事件上,我们就会在这种悲伤中越来越来无法自拔。这是因为我们不单会为不幸事件悲伤,还会为自己会遭遇这种不幸而感到悲伤,将原本的单重悲伤扩展为多重悲伤。

向前一步,就是直面悲伤,主动寻求突破,我们可以用找人倾诉,或转移关注点的方式。总之,不要让思维停留在原地。要主动向前一步寻求突破。

2、写创伤日记

度过创伤初期后,我们可以用写创伤日记的方法来疗愈创伤。写日记可以有效减轻焦虑和愤怒,会带来更高的淋巴细胞数、更好的肝脏功能、更强的抗体反应,让身体更健康。

因为对于创伤事件,人们怕揭对方的伤疤,会有意回避。其实,经历创伤的人,内心非常痛苦,需要把痛苦倾诉出来。身边的人不可能一直听我们诉苦,我们也不好意思一直把苦水倒给别人。

因此,可以选择把创伤事件写在日记上,这就相当于把内心的情绪都说了出来。我们的内心会轻松很多。

3、写感恩日记

除了写创伤日记,我们还可以写感恩日记。感恩源于拉丁文“gratia”,是我们在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和善意时,产生的感激情绪。感恩可以提升幸福感。

如果拿笔记录下这些瞬间,就能不断提醒我们生命中发生过的美好事件,让我们感知到我们是被人关注,被人爱,被善待,是幸运的。这样不仅能提升我们幸福和快乐指数,也能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2
自古以来,人们对死亡的认识都保持着这样一个概念:一个人只要心脏停止跳动,自主呼吸消灭,就是死亡。把心脏视为维持生命的中心,这一概念一直指导着传统医学与法律。然而,随着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改变了死亡的定义,改变了判定死亡的标准。  目前,各国的法律仍然普遍强调心死亡的定义。西方有些国家通过10年的努力,已使社会、法律、公众舆论接受了脑死亡的概念。  脑死亡概念要为社会舆论所接受,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准确预示全身死亡的临床标准。美国哈佛医学院于1968年首先报告了他们的脑死亡标准。要求在24小时的观察时间内持续满足:(1)病人无自主呼吸;(2)一切反射消失;(3)脑电心电静止。这个标准后来又几经修改,力求妥当而又利于器官移植。德国、瑞典、法国等的标准有些区别,而强调脑血管造影为脑死亡作证。目前,美国、西欧、日本报告的脑死亡标准有30多套,使脑死亡的概念立法化。  目前对脑死亡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脑死亡病人体内有保持良好血液灌注的器官可供移植使用,而停止循环的病人死前多有持续低血压,体内脏器多有损害。其次,对每个脑死亡病人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支持系统去维持几天乃至几个月,直至心脏自然停跳,并无必要。这不利于社会及全体公民的福利,因为死亡是无可挽回的。在考虑撤除支持系统之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确保脑死亡的诊断准确无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