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语言学的注音方法

如题所述

我国传统语言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这些注音方法,不仅对占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现代的语音等方而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譬况法。这是一种以一个读音相近的字作参照,描写某字读音与此字相像的注音方法。例如:
(1)《公羊传·庄公一十八年》“蜷秋城者为客,伐者为卞。”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民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卞,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2)《淮南子•地形训》说:“其地易黍,多旎犀。”东汉高诱注:“旎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这种方法只能对读音作简单、含糊的提示、说明,很难让人们精确的理解所注字的精确读音,加上它对发音的快慢,用气的力度有要求,让人拿捏不准,效果不是很理想。
2、读若法。读若法也叫读如法,它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提示要注音的字的读音,实际上就是打比方。例如:
(1)《说文解字》:“殉读若宣。”
(2)《礼记·中庸》:“其治国如示诸掌乎?”郑玄注:“示,读若‘寘之河干’之寘。”
“读若”一般只起拟音作用,是注音的最初形式,很难精确的为汉字注音。
3、直音法。就是用另外一个汉字的读音来给这个汉字注音的方法。例如:
(1)《汉书•高帝纪》“高祖为人,隆举而龙颜。”颜师古注引服虔曰:“举音拙。”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注引孟康日:“单音善,父音甫。”
直音法在我国使用了很长的时间,直到现在,仍有一些辞书依旧沿用这种方法,但是直音法本身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并不是每个音节都有同音字,这就给注音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4、反切法。用两个字拼成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和所切之字韵母相同。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例如:华字是胡化切,取前者胡的声母h和後者化的韵母ua相切,便是华字的读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