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语言学阶段的主要注音方法

如题所述

我国传统语言学阶段的主要注音方法是反切法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反切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并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在反切法之前,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

所谓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意思就是“埻”和“准”的读音是相近的;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发挥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在这种情况下,反切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拼音。
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反切与读若、直音比较起来,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从音韵学史角度说,反切的产生,标志着汉族语音学的开始——从此懂得了对汉语音节做音理上的分析,把一个音节分成声、韵两个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8
直音法: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如,值,读若直(或,值,音直)
反切法: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如,“东,德红切”意思是,“东”这个字的声母与“德”声母相同,“东”的韵母和声调则与“红”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注:古汉语里阴平与阳平即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是一个声调)
“反切法流行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各代,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