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历史故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抗日战争初期,在邹平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依靠步枪和自治土枪、土炮在刘家井战斗中歼敌400余名,是清河平原上一次著名的反扫荡战斗。

半数烈士无法确认姓名

位于邹平县魏桥镇刘井村(过去叫刘家井村)东的一处陵园,就是当年刘家井战斗遗址之一,1978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约8米的纪念碑,正面是醒目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纪念碑旁是烈士墓地,承包遗址周边土地并负责看管陵园的村民刘德龙告诉记者,这里目前还有73座烈士陵墓,都是解放后把散落周边的烈士陵墓迁过来的,原本还要多,后来一部分烈士后人将陵墓迁走了。

在这里的烈士陵墓中,半数以上真实姓名已经无法确认,有的仅知道外号,如“八路军三支队司号员小瓮子烈士之墓”,有的只知道姓,如“八路军三支队战士肖烈士之墓”,还有的就只写了“八路军三支队战士革命烈士之墓”……

刘德龙说,前些年每逢清明或者当年战斗纪念日,这里总能看到不少前来悼念的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来自淄博的七十多岁老人,他叫杨德魁,每年都来献花,站在陵墓前流眼泪。老人告诉刘德龙,当年他和排长两个人受了重伤,躺在一个磨棚里,敌人搜进来时,排长伏到他身上,敌人用刺刀将奄奄一息的排长刺死,而他得以幸存。刘德龙说,这位老人10年没有来了。

黑铁山起义部队进驻刘家井

1939年6月,在黑铁山揭竿而起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和清河特委机关,在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等带领下,遵照中共山东分局关于迅速开展章丘、齐东地区工作,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指示,连夜急行军,进驻刘家井一带。三支队司令部、特委机关和直属队的特务团、警卫营驻扎刘家井,司令部设在村北头的大庙里,七团、十团等驻扎在刘家井村周围村庄。

当时村民看到来了八路军高兴得不得了,大家赶紧腾房子、挑铺草、烧水做饭。部队驻扎后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村民们杀猪宰羊慰问部队,战士们挑水、扫院,争着帮助房东干家务活,没过几天,刘家井一带掀起了拥军参军的热潮。

6月6日拂晓,刘家井西北方向的马庄突然响起“轰轰”的炮声,随后,刘家井的东北、西北方向也陆续响起了枪声。原来,由于刘家井位于济南以东约六七十公里,日军非常敏感,很快侦察到我军的集结行动,日军少将松本遂集中济南、惠民等据点的日、伪军5000余人,配属骑兵、炮兵各一部,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将我军团团包围,妄图将这支刚成立不久的抗日武装消灭在萌芽中。

血战韩家村

在刘家井村东北的大庙里,支队司令部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决定由杨国夫副司令员负责全面指挥这次战斗。此时驻在刘家井村四周的部队都已经与敌人交火,其中东北方向的韩家村枪声尤为激烈。驻韩家村的七团等队伍在截击东向扑来的敌人。

七团利用村里修筑的高大围墙做屏障,团长马千里指挥战士们沉住气,等日军相距30米时,一声令下“打”,9门“五子炮”、33支抬枪、两门开山炮以及战士们的土枪、步枪一起开火,尤其是“五子炮”、抬枪大显神威,弹丸一打一大串,日军弄不明白八路军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丢下一具具尸体狼狈溃退。

然而敌人很快占领了村北一片高地,架起了数十挺机枪向村中扫射,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日军又开始了第二次冲锋。等敌人机枪一停,战士们又迅速爬上围墙,一看敌人已经冲到围墙下的壕沟里,“五子炮”用不上,只能用手榴弹。其中一名排长看到敌人喷火的机枪,眼睛都红了,他率领5名战士,借助手榴弹爆炸的烟雾,跳下围墙抡起枪托,砸死了抱着机枪的鬼子兵,然后抱起机枪,反身冲上围墙,将机枪架在围墙边的一棵枣树上,向敌人射出了一串串火舌,日军一片片地倒下。就在此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夺来的机枪上,排长和2名战士壮烈牺牲。死伤惨重的敌军集中炮兵狂轰韩家村西门,又组织了一次冲锋,突然村内火药库被日军击中,最终日军凭借占优的火力,使得我军韩家村阵地失守。

狂风飞沙中突围

此后日军集中了五门开山炮,轮番向刘家井阵地轰击后发起了冲锋,坚守阵地的战士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杨国夫副司令员一面组织军民修复阵地,一面组织神枪手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机枪手。下午4时,在火力掩护下,马耀南司令员带领支队机关人员,经刘家井西南方向突围,撤到了5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黄昏,日军重又集结,在大炮掩护下发起新的攻击,我军顽强作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这时,一股狂风骤起,狂风夹杂着黄沙遮天蔽日,我军乘机向西南方向突围,撤出了战斗。

经此一战,我军虽未能实现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战略计划,但在抗战初期的1939年,这支刚成立不久的八路军支队,用几挺轻机枪和一些“单打一”的步枪和部分土枪、土炮,在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下,狠狠地打击了在装备、人数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创造了毙伤日军井口司令以下800余人的战绩,其中打死日军400多人,打击了狂妄嚣张的敌人,推动了清河平原抗日游击战的进一步发展。

景阳冈是位于阳谷县城东40余里处的一座土岗。据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原是一条绵延几十里的丘陵,能叫上名来的有九岭十八崓堆。其中最大最高的是东沙崓堆。这东沙崓堆就是景阳冈的前身。当时,这地方常年杂草丛生,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是野兽经常出没之地,飞禽时常栖息之所,少有人烟。丘陵外,河流纵横,水波荡漾,若站在最高处,能隔河望见水泊梁山。有一年秋季,这里一片汪洋。后来邻近的张秋镇大堤又屡次决口,洪水大涨,迫使这一带的百姓不得不搬到东沙崓堆来住。人们站在崓堆之上,眼望着自己的房屋被水冲倒,庄稼被水淹没,无不叫苦连天。当时,皇帝听说这里遭受严重的水灾,便派宰相李谷亲临修复阳谷到张秋镇的大堤,消除水患,解救百姓。李谷率领十万人马,驯服了洪水,使东沙崓堆上的百姓得以解脱。而宰相李谷却因积劳过度病倒了。当皇帝由京城从大运河乘船到张秋镇欲为李谷及十万将士进行奖赏之时,李谷却去世了。皇帝见到百姓一个个披麻带孝,哭祭于李谷灵前的景象,心中甚为感动,遂顺从民意,将李谷的尸体头北脚南,葬于东沙崓堆之上。并亲赐御碑一块,立在墓前。碑文写到:“李谷学禹居山冈,脚登大堤面朝阳。亲手绘下好风景,万人歌唱李宰相。立碑卧地根基重,世世有人祭林堂.宫廷均识英气在,名流千古人扬。”当地百姓为纪念李谷宰相,纷纷提议要把东沙崮堆重新题名。大家想了许多名字,均不满意。后有一人细观碑上的题诗,头三句尾字倒念,感到“景阳冈”三字很有气势。一经提出,大家无不表示赞同,从此这东沙崓堆就改名为“景阳冈”了。后来,在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遇一猛虎。他凭借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胆量,赤手空拳将猛虎打死,为民除了一害。景阳冈也由此名扬天下了。

博济桥----车去留犊
一座班驳的古桥,记录着一段400年的历史,一块残缺的石刻载下了一个“车去留犊”的故事。博济桥,建于1597年(明万历年间),桥有三孔,青石铺就,为拱卷式结构,桥两侧有石雕浮栏,其中一幅石雕记述的是阳谷县丞旦一顺“车去留犊”的场面。旦一顺居官清廉。上任时自驾驭一母牛而来,后母牛生一牛犊,其任满回籍时决定将食阳谷草料长大的牛犊留下。画面上,他驾一牛车自去,一老农牵一牛犊而回,顺公、老农、牛犊均回首相望,依恋难舍。现在这座历经400年风雨的古桥,已经成为阳谷倡导清正廉洁的丰碑。
清朝年间,阳谷县东八营村的刘琰,由于自幼好学,于康熙辛未年科试得中进士。之后他参加了四十九臣为皇太后作“万寿无疆”赋,又名列前茅,故深受满朝文物百官的赞赏。康熙帝爱其学士渊博,才华出众,便召进翰林院,并让其专门教导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读书。刘琰即为皇子之师,从不为皇子的尊贵而迁纵,一直以严教为本。所以使一贯骄横成性的皇子,甚感拘束和不悦。
这天,皇子见刘琰不在,便私自逃学,和服侍的小太监去城外河里钓鱼去了。后被刘琰发现,他不顾康熙皇帝的面子,也不管群臣的非议,便立即罚皇子跪在地上,并让他把这日新学的书通通背过为止。皇子没法,只好跪地而读,直到背会而止。刘琰这时仍面带怒容道:“你今后如果再逃学,不光罚跪背书,还要挨板子,回宫去吧。”
皇子从小娇生惯养,哪受过如此责罚。他抚着跪痛的双膝,一听以后逃学还要挨板子,立时就不干了。他瞪起两眼,用手指着刘琰出口骂道:“好你这臭老头,我逃了这么一次学,你就罚;若再逃学,你还要打板子,你可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我可不是好惹的!马上就叫你知道我皇子的厉害!”刘琰一听,正想把他叫回,严加训教,皇子一转身早已跑得没了影儿。
这皇子果然说到做到。次日一早,他叫了几名太监,把刘琰堵在房内,按在床上,七手八脚地给刘琰来了个五花大绑。他怕被人发现,就用砖泥把门窗堵得死死的,说道:“臭老头,让你到西天教书去吧。”
当时刘琰在康熙皇帝眼里,还是个红人,所以朝中大事时常找他商议,听听他的高见。刘琰也时常到养心殿康熙那里去谈谈皇子的学习情况。可如今康熙一连几天不见刘琰登门,甚是纳闷。于是便来刘琰住处找他,也想顺便看看皇子的学识有无长进。当康熙皇帝走到刘琰的住处一看,门窗全给封闭了,顿时惊呆了。他忙让宫人把门窗打开,朝屋里一看,只见刘琰被五花大绑在床上,两眼塌陷,面黄肌瘦,已奄奄一息了。康熙皇帝亲自给刘琰松了绳索,问明原由,心中非常气愤,遂让宫人把皇子传来,当场严责了一顿,并让他跪在刘琰面前,来赔礼补过。
刘琰怒火中烧,他远远地坐在一旁,两眼仰视房顶,对跪求宽恕的皇子,却毫无理睬之意。
康熙皇帝一看刘琰不理皇子,心想:大概跪得太远了。便拉起皇子,走到刘琰跟前,让他面对刘琰再次跪下。心想:这下该行了吧,只要你说句话,叫皇子起来,即使你壮了面子,又体现了我管教皇子,两下就都能过去了。可是出乎康熙预料,刘琰仍无动于衷。康熙见皇子长时间跪着不能起来,心里便慢慢地可怜起皇子来了。心想:罢罢罢,何须为此事让皇子受罪。于是他便暗暗地向皇子使个眼色,让他自己起来算了。
刘琰在一旁看透了康熙的心思,他见皇子刚刚站起身来,便寓意深长地说道:“非是臣薄情严律皇子,而作为将来一国之主‘学为尧舜,不学则为桀纣’。请万岁三思。”
康熙皇帝听后,认为刘琰的话很有道理,他想:只有同心同德教子成龙,使之效法尧舜,才能使这大清江山世代相传。如果让儿子不学无术,纵其骄邪之性,一旦变成桀纣,岂不断送了江山,留下万代之骂名。他越想越觉得刘琰严得有理,于是又让皇子重新跪在刘琰面前,自己也坐在刘琰身边,亲近地将手扶在刘琰的肩上,一起听着刘琰的训导。后来,宫中画匠,把此景画成一幅听训图,赠与刘琰。从此,皇子三跪刘琰的故事,也就传开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6
  抗日战争初期,在邹平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依靠步枪和自治土枪、土炮在刘家井战斗中歼敌400余名,是清河平原上一次著名的反扫荡战斗。

  半数烈士无法确认姓名

  位于邹平县魏桥镇刘井村(过去叫刘家井村)东的一处陵园,就是当年刘家井战斗遗址之一,1978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约8米的纪念碑,正面是醒目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纪念碑旁是烈士墓地,承包遗址周边土地并负责看管陵园的村民刘德龙告诉记者,这里目前还有73座烈士陵墓,都是解放后把散落周边的烈士陵墓迁过来的,原本还要多,后来一部分烈士后人将陵墓迁走了。

  在这里的烈士陵墓中,半数以上真实姓名已经无法确认,有的仅知道外号,如“八路军三支队司号员小瓮子烈士之墓”,有的只知道姓,如“八路军三支队战士肖烈士之墓”,还有的就只写了“八路军三支队战士革命烈士之墓”……

  刘德龙说,前些年每逢清明或者当年战斗纪念日,这里总能看到不少前来悼念的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来自淄博的七十多岁老人,他叫杨德魁,每年都来献花,站在陵墓前流眼泪。老人告诉刘德龙,当年他和排长两个人受了重伤,躺在一个磨棚里,敌人搜进来时,排长伏到他身上,敌人用刺刀将奄奄一息的排长刺死,而他得以幸存。刘德龙说,这位老人10年没有来了。

  黑铁山起义部队进驻刘家井

  1939年6月,在黑铁山揭竿而起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和清河特委机关,在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等带领下,遵照中共山东分局关于迅速开展章丘、齐东地区工作,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指示,连夜急行军,进驻刘家井一带。三支队司令部、特委机关和直属队的特务团、警卫营驻扎刘家井,司令部设在村北头的大庙里,七团、十团等驻扎在刘家井村周围村庄。

  当时村民看到来了八路军高兴得不得了,大家赶紧腾房子、挑铺草、烧水做饭。部队驻扎后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村民们杀猪宰羊慰问部队,战士们挑水、扫院,争着帮助房东干家务活,没过几天,刘家井一带掀起了拥军参军的热潮。

  6月6日拂晓,刘家井西北方向的马庄突然响起“轰轰”的炮声,随后,刘家井的东北、西北方向也陆续响起了枪声。原来,由于刘家井位于济南以东约六七十公里,日军非常敏感,很快侦察到我军的集结行动,日军少将松本遂集中济南、惠民等据点的日、伪军5000余人,配属骑兵、炮兵各一部,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将我军团团包围,妄图将这支刚成立不久的抗日武装消灭在萌芽中。

  血战韩家村

  在刘家井村东北的大庙里,支队司令部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决定由杨国夫副司令员负责全面指挥这次战斗。此时驻在刘家井村四周的部队都已经与敌人交火,其中东北方向的韩家村枪声尤为激烈。驻韩家村的七团等队伍在截击东向扑来的敌人。

  七团利用村里修筑的高大围墙做屏障,团长马千里指挥战士们沉住气,等日军相距30米时,一声令下“打”,9门“五子炮”、33支抬枪、两门开山炮以及战士们的土枪、步枪一起开火,尤其是“五子炮”、抬枪大显神威,弹丸一打一大串,日军弄不明白八路军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丢下一具具尸体狼狈溃退。

  然而敌人很快占领了村北一片高地,架起了数十挺机枪向村中扫射,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日军又开始了第二次冲锋。等敌人机枪一停,战士们又迅速爬上围墙,一看敌人已经冲到围墙下的壕沟里,“五子炮”用不上,只能用手榴弹。其中一名排长看到敌人喷火的机枪,眼睛都红了,他率领5名战士,借助手榴弹爆炸的烟雾,跳下围墙抡起枪托,砸死了抱着机枪的鬼子兵,然后抱起机枪,反身冲上围墙,将机枪架在围墙边的一棵枣树上,向敌人射出了一串串火舌,日军一片片地倒下。就在此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夺来的机枪上,排长和2名战士壮烈牺牲。死伤惨重的敌军集中炮兵狂轰韩家村西门,又组织了一次冲锋,突然村内火药库被日军击中,最终日军凭借占优的火力,使得我军韩家村阵地失守。

  狂风飞沙中突围

  此后日军集中了五门开山炮,轮番向刘家井阵地轰击后发起了冲锋,坚守阵地的战士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杨国夫副司令员一面组织军民修复阵地,一面组织神枪手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机枪手。下午4时,在火力掩护下,马耀南司令员带领支队机关人员,经刘家井西南方向突围,撤到了5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黄昏,日军重又集结,在大炮掩护下发起新的攻击,我军顽强作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这时,一股狂风骤起,狂风夹杂着黄沙遮天蔽日,我军乘机向西南方向突围,撤出了战斗。

  经此一战,我军虽未能实现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战略计划,但在抗战初期的1939年,这支刚成立不久的八路军支队,用几挺轻机枪和一些“单打一”的步枪和部分土枪、土炮,在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下,狠狠地打击了在装备、人数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创造了毙伤日军井口司令以下800余人的战绩,其中打死日军400多人,打击了狂妄嚣张的敌人,推动了清河平原抗日游击战的进一步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06
[山东抗战历史故事]:无名烈士血洒刘家井

( 2005-08-31 07:05 ) 来源:大众日报

抗日战争初期,在邹平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依靠步枪和自治土枪、土炮在刘家井战斗中歼敌400余名,是清河平原上一次著名的反扫荡战斗。

半数烈士无法确认姓名

位于邹平县魏桥镇刘井村(过去叫刘家井村)东的一处陵园,就是当年刘家井战斗遗址之一,1978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约8米的纪念碑,正面是醒目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纪念碑旁是烈士墓地,承包遗址周边土地并负责看管陵园的村民刘德龙告诉记者,这里目前还有73座烈士陵墓,都是解放后把散落周边的烈士陵墓迁过来的,原本还要多,后来一部分烈士后人将陵墓迁走了。

在这里的烈士陵墓中,半数以上真实姓名已经无法确认,有的仅知道外号,如“八路军三支队司号员小瓮子烈士之墓”,有的只知道姓,如“八路军三支队战士肖烈士之墓”,还有的就只写了“八路军三支队战士革命烈士之墓”……

刘德龙说,前些年每逢清明或者当年战斗纪念日,这里总能看到不少前来悼念的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来自淄博的七十多岁老人,他叫杨德魁,每年都来献花,站在陵墓前流眼泪。老人告诉刘德龙,当年他和排长两个人受了重伤,躺在一个磨棚里,敌人搜进来时,排长伏到他身上,敌人用刺刀将奄奄一息的排长刺死,而他得以幸存。刘德龙说,这位老人10年没有来了。

黑铁山起义部队进驻刘家井

1939年6月,在黑铁山揭竿而起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和清河特委机关,在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等带领下,遵照中共山东分局关于迅速开展章丘、齐东地区工作,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指示,连夜急行军,进驻刘家井一带。三支队司令部、特委机关和直属队的特务团、警卫营驻扎刘家井,司令部设在村北头的大庙里,七团、十团等驻扎在刘家井村周围村庄。

当时村民看到来了八路军高兴得不得了,大家赶紧腾房子、挑铺草、烧水做饭。部队驻扎后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村民们杀猪宰羊慰问部队,战士们挑水、扫院,争着帮助房东干家务活,没过几天,刘家井一带掀起了拥军参军的热潮。

6月6日拂晓,刘家井西北方向的马庄突然响起“轰轰”的炮声,随后,刘家井的东北、西北方向也陆续响起了枪声。原来,由于刘家井位于济南以东约六七十公里,日军非常敏感,很快侦察到我军的集结行动,日军少将松本遂集中济南、惠民等据点的日、伪军5000余人,配属骑兵、炮兵各一部,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将我军团团包围,妄图将这支刚成立不久的抗日武装消灭在萌芽中。

血战韩家村

在刘家井村东北的大庙里,支队司令部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决定由杨国夫副司令员负责全面指挥这次战斗。此时驻在刘家井村四周的部队都已经与敌人交火,其中东北方向的韩家村枪声尤为激烈。驻韩家村的七团等队伍在截击东向扑来的敌人。

七团利用村里修筑的高大围墙做屏障,团长马千里指挥战士们沉住气,等日军相距30米时,一声令下“打”,9门“五子炮”、33支抬枪、两门开山炮以及战士们的土枪、步枪一起开火,尤其是“五子炮”、抬枪大显神威,弹丸一打一大串,日军弄不明白八路军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丢下一具具尸体狼狈溃退。

然而敌人很快占领了村北一片高地,架起了数十挺机枪向村中扫射,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日军又开始了第二次冲锋。等敌人机枪一停,战士们又迅速爬上围墙,一看敌人已经冲到围墙下的壕沟里,“五子炮”用不上,只能用手榴弹。其中一名排长看到敌人喷火的机枪,眼睛都红了,他率领5名战士,借助手榴弹爆炸的烟雾,跳下围墙抡起枪托,砸死了抱着机枪的鬼子兵,然后抱起机枪,反身冲上围墙,将机枪架在围墙边的一棵枣树上,向敌人射出了一串串火舌,日军一片片地倒下。就在此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夺来的机枪上,排长和2名战士壮烈牺牲。死伤惨重的敌军集中炮兵狂轰韩家村西门,又组织了一次冲锋,突然村内火药库被日军击中,最终日军凭借占优的火力,使得我军韩家村阵地失守。

狂风飞沙中突围

此后日军集中了五门开山炮,轮番向刘家井阵地轰击后发起了冲锋,坚守阵地的战士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杨国夫副司令员一面组织军民修复阵地,一面组织神枪手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机枪手。下午4时,在火力掩护下,马耀南司令员带领支队机关人员,经刘家井西南方向突围,撤到了5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黄昏,日军重又集结,在大炮掩护下发起新的攻击,我军顽强作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这时,一股狂风骤起,狂风夹杂着黄沙遮天蔽日,我军乘机向西南方向突围,撤出了战斗。

经此一战,我军虽未能实现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战略计划,但在抗战初期的1939年,这支刚成立不久的八路军支队,用几挺轻机枪和一些“单打一”的步枪和部分土枪、土炮,在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下,狠狠地打击了在装备、人数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创造了毙伤日军井口司令以下800余人的战绩,其中打死日军400多人,打击了狂妄嚣张的敌人,推动了清河平原抗日游击战的进一步发展。(完)(记者 张海峰 宋弢)
第3个回答  2009-02-06
阿莲与阿庆的爱情悲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