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的书法特点

我需要
请快点

《食鱼帖》, 亦称《食鱼肉帖》。唐·怀素书。墨迹本。古摹本。纸本。草书。八行,五十六字。二九厘米×五一·五厘米。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着录。

怀素《食鱼帖》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其文曰:“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亦有评者以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鉴定家徐邦达先生1979年曾撰文论证此帖,学术界公认此为徐先生重要鉴定发现成果之一。《食鱼帖》经北宋人吴吉吉题跋,又钤有元代赵孟兆页、乔篑成、张晏、张雨,明代项元汴、项笃泰、华幼武和清代何元英等收藏、鉴赏家印88方,历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是现存怀素四件公认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史载怀素性疏放,不拘细行。作为僧人在《食鱼帖》中却大谈食鱼吃肉,表现了蔑视封建世俗和宗教戒律的豪放性格。这一点,与其书法所体现的奔放不羁的艺术个性是相通的。

参考资料:书法空间——隋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怀素的书法特点:行云流水,心在笔端,意在笔先(这个对于草书特别是狂草尤为重要)。怀素狂草中锋运笔,转折之处毫无拖沓矫揉,前后呼应,笔断意连。

    怀素(725-785)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第2个回答  2018-02-13

怀素《小草千字文》作为其传世书迹中的经典,其纸本真迹首次被学者黄锦祥发现。此《千字文》原是经帖装纸本(白麻纸),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现存9页共42行(为原文过半手迹),计530字。帖外封套被旧藏家题签为:“怀素传本墨迹《草书千字文》”十一字。现为黄锦祥先生所藏。此《小草千字文》是怀素标准小草的唯一作品,古有“一字值千金”的美誉,故又名《千金帖》,为“天下第一小草”,与其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相映成趣。观帖中藏印数枚,打开全帖俯瞰时,那些如指甲般大小的字迹富有动感,让人赏心悦目。通篇为小草,笔锋瘦劲飘逸、典雅;上下呼应,一气贯之神采飞扬。“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称道:“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指张旭)。。。”此言直截指出怀素晚年身体状况良好,才能写出眼前这样高水平的得意之作,让后人为之激赏和赞叹!

唐代怀素《草书千字文》纸本真迹,该作品与《自叙帖》笔性相近,无不挥洒自如,劲健飘逸,充分显示出怀素驾轻就熟的草书本领,是时下书法界临写小草的最标准范本之一。怀素的小草作品,无论是历史流传还是文献记载,其真迹传世仅此一幅,这是真真正正的《千金帖》,一直是书画家和收藏界梦寐以求的千古绝品。现将怀素小草真迹拓印出碑帖效果,与海内外同好共赏,可以说原作有多美碑刻就有多美,是国内首份研究怀素小草的珍贵资料。。。(注:下图是按怀素纸本原作真迹拓印的碑帖作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