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

如题所述

一、题材和内容上,苏轼提倡“以诗为词”,就是凡能入诗的内容,均可入词。在他之前,词在文化界是不入流的,是上不了台面的,所以他之前的文坛大家虽然也作词,但题材和内容都无外乎清歌宴饮、儿女私情、赠歌妓、以女人口吻代作等等,非常单调。自苏轼始,他把一切内容都写到词中,名作频出。无论是咏物还是怀人、不论是送别还是悼亡,全写到了词中,从此开拓了宋词新领域,这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功绩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二、语言和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因为以诗入词,所以丰富的词的语素,把中华文化的一切优美语言全都用到了词的创作中,而在他之前,词的语言风格是很单调的,无外乎歌舞楼台,花前月下,愁啊恨啊的。同时,也正因为他在题材和内容上的拓展,所以作品的语言和风格更为大气,让人读起来豪放振奋,被誉为豪放派鼻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1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全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咏月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