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浣溪沙》苏轼的写作背景。是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那首

如题所述

  浣溪沙 苏轼(其二)
  内容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5.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6.“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7.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8.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9.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10.白发:老年   11.潇潇:形容雨声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   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   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