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瑾又号“鉴湖女侠”

如题所述

秋瑾的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个鉴湖,就以此为号。至于女侠,含义自然是立志当个除暴安良、卫国救世的金帼英雄。

秋瑾最早自称“鉴湖女侠”,就在她与丈夫闹矛盾的1903年。那年,她在北京给上海的一位叫“琴文”的女士写了一封信,署名就是“鉴湖女侠”。

扩展资料

秋瑾(1875年-1907年),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主要成就

1904年,秋瑾积极参与活动,演说革命和女权,开展妇女运动团队,结秘密会创《白话报》,为民主革命与妇女解放起到先锋作用。

1905年,秋瑾负责浙江革命发展,为中国同盟会在浙省革命宣传展开道路。

1906年,秋瑾两次大幅度扩充同盟会会员,此后不少成员成为同盟会中坚;承担长江一带起义筹备,为同盟会革命工作与添砖加瓦。

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总负责浙省各处起义工作,编复军制,商定完成革命起义大业,为同盟会革命工作肩负重大要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秋瑾原名秋闺瑾,祖籍在浙江绍兴,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古城,城郊有个湖泊,名叫鉴湖。秋瑾在日本留学时,为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鉴湖女侠”,以此表示自己不甘落后于男子,要为拯救祖国,拯救劳苦大众而战斗的决心。1875年,秋瑾生于厦门。她从小深受母亲影响,喜欢吟诗诵词,还读了不少史书。鸦片战争以来,厦门一直是个受外国侵略者侵扰的城市。秋瑾非常憎恨侵略者,她曾对母亲说:“这些红毛人太厉害了!照此下去,中国人要成为他们的奴隶了!可我决不当奴隶!”1891年,秋瑾随父亲回绍兴,她拜表兄为师,学习骑马、舞剑,练成了一身好武艺。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她决定飘洋过海去日本留学。1904年夏天她到达日本东京,先在日语讲习所学习,4个月后学懂了日文。在这期间,她结识了章太炎、鲁迅、何香凝等革命志士,并将共爱会改组成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的妇女爱国团体,她还创办了《白话报》,组织演说练习会,宣传妇女解放。这年年底,秋瑾回国,在上海会见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经过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1905年,秋瑾再次东渡日本,经黄兴介绍,见到了孙中山。她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计划十分佩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担任同盟会浙江主盟人。从此,她斗志更加旺盛,经常练习射击,还学习制造炸药的技术。在留学生集会上她经常上台演讲。有一次,她号召留学生们回国参加革命,讲到激昂处,她猛地拔出一把刀插在桌上说:“如果有人回到祖国后向敌人投降,我就用此刀刺死他。”随后,秋瑾发动留学生组成了“敢死队”,于1906年回国从事反清武装起义和妇女解放斗争。归国后,秋瑾四处奔波,联络各地革命同志,策划起义。还创办了《中国女报》。后来,她与几个人一起试制炸药,不小心爆炸了,巡捕赶来查问时,她机警地说:“我是中学的教员,正做化学实验,药品搭配错了,就‘轰’地响了……”巡捕信以为真,就走了。1907年,秋瑾去绍兴接办大通学堂。这个学堂表面是培养小学体育教员,实际上集中了许多革命党人在这儿学习军事知识,准备武装起义。为了掩护革命活动,开学典礼那天,秋瑾故意邀请绍兴的知府贵福参加。不久,秋瑾联络了6000多人,组成“光复军”准备起义。不幸,因叛徒向敌人告密。徐锡麟被迫提前起义,遭到清军包围,被俘后他壮烈牺牲。有人劝秋瑾赶快离开绍兴躲起来,可她毫不畏惧地说:“我不想离开这里,革命总是要流血的。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就从我秋瑾开始吧。”当天下午,秋瑾就被捕了。绍兴知府贵福亲自审问她:“你说,都有哪些人同你交往?谁到过大通学堂?”秋瑾讽刺地反问他:“你不是常到大通学堂?开学典礼上你不是还给大通学堂写对联吗?你不是还和学生们一起照过相吗?”问得贵福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敌人又逼着秋瑾写供词,她挥笔写了“秋雨秋风愁煞人”七个字,深切地表达了她为起义失败而惋惜的心情。贵福又派人对她严刑拷打,她紧闭着双眼,咬紧牙关,坚强地忍受着酷刑的折磨,还对敌人说:“革命党人不怕死,你们想杀就杀吧!”7月15日凌晨,鉴湖女侠秋瑾被被秘密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