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刘心武《班主任》中的谢惠敏为什么具有典型意义?

如题所述

刘心武的作品《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小说中描写的主人公谢惠敏是畸形儿形象,深受极左路线毒害的学生女团干部形象。通过谢惠敏等中学生形象的描写,率先在文学作品中揭示“文化大革命”给青少年留下心理创伤的社会问题。
谢惠敏形象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文革”的异常语境中,人们的思想都不可抗拒地被僵化,精神营养匮乏,思想方式简单,“忠诚”被导向盲从,“坚定”被扭曲为偏执,纯朴和荒谬糅合在一个积极上进的女学生身上,曾经是一种普遍的状况。然而在“文革”之后,再来审视谢惠敏式的心灵伤痕,就令人震惊了。作者通过张老师发出“救救被坑害的孩子”的呼唤,正好与当时解放思想的社会需要合拍,因而这篇小说也是一篇社会问题小说。“文革”刚刚过去,精神上的伤痕并不容易即刻消逝。《班主任》从对她的描写来突破当时的创作模式,使人激起“强烈的痛惜与希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的确难能可贵。作者特别敏感地发现了谢惠敏,塑造出这个带有时代印痕的典型;而谢惠敏形象的意义又超出了作者的思想,并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一种特殊性格的代名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