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一书记中台词“秋分早霜降迟”后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电影(第一书记)中,这句话是由男演员杨立新饰演的沈浩刚到小岗村任职第一书记时面对村民质疑时说的,原句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三天种麦正当时。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认为秋分节气平分了秋季,农历八月是夏天结束、秋天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

秋分时节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节,因此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说法。这是指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

扩展资料

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华北农谚“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

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在电影(第一书记)中,这句话是由男演员杨立新饰演的沈浩刚到小岗村任职第一书记时面对村民质疑时说的话。

原句:

秋分早,霜降迟,

寒露三天种麦正当时。

《第一书记》是由陈国星执导,杨立新、徐帆、何冰等人主演的一部主旋律影片。于2010年7月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小岗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电影第一书记讲述的主人公叫沈浩,沈浩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圣泉乡孙秦庄行政村,组织派他到安徽省小岗村挂职锻炼,任第一书记。

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沈浩到任后,先是搞来了50万为村里修了路,然后又弄来钱给每户村民盖了房子,接着又弄来了钱,每户发放2万元补助。

接着就是拉项目,找投资,搞土地流转。在桥梁成功横跨京沪铁路线的一瞬间,我们情不自禁地为小岗村喝彩,也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

沈浩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中,真正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形象。他从来不以一个省派干部的姿态去面对村民,不摆官架子,不说官话,每件事他都身体力行、不辞辛苦。

沈浩为了做工作,曾被人打过。六年中,有辛酸、有委屈、有孤寂、有思念,他从不抱怨,从未退缩,他,经受住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最终实现了为小岗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夙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9

后一句是:寒露种麦正当时,意思是种麦的时间应当在寒露前后,这反应的是华北南部地区、黄河流域以南地区,气温下降较慢,则在寒露时节开始种植小麦。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认为秋分节气平分了秋季,农历八月是夏天结束、秋天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

秋分时节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节,因此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说法。这是指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

扩展资料:

同类谚语

1、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节气,因为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所以在清晨时很容易在植物上形成露水,露水沾到稻谷上,从远处看上去白白的一片。

秋分是白露后的第一个节气,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天的时间,稻谷的谷粒在这十五天的时间中早已经灌浆、积累干物质完毕,所以沉甸甸的稻穗便会将稻谷秸秆压弯了腰,整整齐齐的煞是好看,这也说明稻谷长得特别好。

2、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意思是说秋分当天如果是大晴天,或者是秋分当天没有降雨,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降雨,也就是说会在冬季出现旱情,因此有了“万物不生”的说法,有些地方也说成是“秋分天晴必久旱”。

3、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在湖南地区,秋分当天降雨的话,那在寒露的时候天气就会特别寒冷,而且在湖南还有“秋分有雨,天不干”的说法,指的是在秋分当天下雨,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会以阴雨天气为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2
电影《第一书记》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三天种麦正当时
第4个回答  2019-08-27
寒露种麦正当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