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言文实词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如题所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
《世说新语》古今异义
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
3: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4.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5.委 古意:丢 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6.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7.引 古义:拉 今义: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fou(二声)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3、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一词多义
1、则: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是) B.学而不思则罔(就)
2、信: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3、日:A.谢太傅寒雪日内急(日子)B.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太阳)
4、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
5、时:A.元方时年七岁(当时)B.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6、乃:A.去后乃至(才)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7、而:A相委而去(然后,就)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论语十二章》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论语十二章》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有朋自远方来:(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古义:做事尽心竭力。今义:忠诚。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书信,相信。
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饭疏食饮水。(水)古义:泛指冷水。今义:冷水和热水的统称。
《论语十二章》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诫子书》通假字
非澹泊无以明志:澹,通“淡”。

《诫子书》古今异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安静,精力集中。今义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浮。今义:危险,不安全。
淫慢则不能励精:慢,懈怠懒惰。今义:速度缓慢。[6]

《诫子书》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用法,活用为使……广的意思,即为增长的意思。
《狼》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增笑耳:止,同“只”。
《狼》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狼》古今异义
1、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
2、少(少时)
古义:稍微
今义 : 数量小
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4、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5、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6、盖(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是
今义:遮蔽、覆盖
7、弛(弛担持刀)
古义:卸下
今义:放松、松弛
8、薪(场主积薪其中)
古义:柴草
今义:工资
9、暴(屠暴起)
古义:突然
今义:强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