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资料

如题所述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
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均做过满清官员。巴金排行第四。

1909年5岁的巴金进私塾认字。16岁时,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期间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192 1年参加编辑《半月》刊,组织“均社”,参加些革命性的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新诗《被虐者的哭声》、散文《可爱的人》等。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春,离开四川赴上海,在上海南洋中学念了半年书,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1928年12月,归国回到上海,是年翻译的《托尔斯泰论》载于《东方杂志》,首次署名巴金。

1929至1933年辗转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出版《家》、《雾》、《雨》等代表作品,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等。

1934年底赴日本。1935年4月6日,住处被日本警方搜查,并被带到神田区警察署拘留14个小时。同年8月,由日本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社总编辑。1936年10月初,与鲁迅、郭沫若等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与茅盾编《呐喊》;后上海陷落,辗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完成《春》、《秋》等大量作品。1944年5月,在贵阳与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生,浙江宁波人)结婚。

1949年6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文联常务委员和文协(后改为作协)常务理事。9月,在京参加政协会议,当选政协委员。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1972年,巴金夫人萧珊病逝。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7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均做过满清官员。巴金排行第四。

1909年5岁的巴金进私塾认字。16岁时,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期间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192 1年参加编辑《半月》刊,组织“均社”,参加些革命性的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新诗《被虐者的哭声》、散文《可爱的人》等。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春,离开四川赴上海,在上海南洋中学念了半年书,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1928年12月,归国回到上海,是年翻译的《托尔斯泰论》载于《东方杂志》,首次署名巴金。

1929至1933年辗转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出版《家》、《雾》、《雨》等代表作品,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等。

1934年底赴日本。1935年4月6日,住处被日本警方搜查,并被带到神田区警察署拘留14个小时。同年8月,由日本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社总编辑。1936年10月初,与鲁迅、郭沫若等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与茅盾编《呐喊》;后上海陷落,辗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完成《春》、《秋》等大量作品。1944年5月,在贵阳与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生,浙江宁波人)结婚。

1949年6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文联常务委员和文协(后改为作协)常务理事。9月,在京参加政协会议,当选政协委员。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1972年,巴金夫人萧珊病逝。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第2个回答  2007-11-17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均做过满清官员。巴金排行第四。

1909年5岁的巴金进私塾认字。16岁时,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期间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192 1年参加编辑《半月》刊,组织“均社”,参加些革命性的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新诗《被虐者的哭声》、散文《可爱的人》等。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春,离开四川赴上海,在上海南洋中学念了半年书,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1928年12月,归国回到上海,是年翻译的《托尔斯泰论》载于《东方杂志》,首次署名巴金。

1929至1933年辗转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出版《家》、《雾》、《雨》等代表作品,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等。

1934年底赴日本。1935年4月6日,住处被日本警方搜查,并被带到神田区警察署拘留14个小时。同年8月,由日本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社总编辑。1936年10月初,与鲁迅、郭沫若等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与茅盾编《呐喊》;后上海陷落,辗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完成《春》、《秋》等大量作品。1944年5月,在贵阳与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生,浙江宁波人)结婚。

1949年6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文联常务委员和文协(后改为作协)常务理事。9月,在京参加政协会议,当选政协委员。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1972年,巴金夫人萧珊病逝。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第3个回答  2007-11-17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身高1.68米,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第4个回答  2020-06-02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中文名:李尧棠 别名:巴金、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1904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2005年10月17日 职业: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主要成就:1982年 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90年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2003年“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家》、《春》《秋》 原名:李尧棠 字:
名言警句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巴金,这么样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恐怕是谁也不敢加以否认而敬虔的吧?
但,惟其因为是伟大地,所以总是苦痛着的。但丁是这样,杜斯杜夫斯基是这样,而我们的巴金先生也是这样。
可是,我所说的关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质的;在作为物质生活与发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东南大学附中出去,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到了法国后,便在一个平民底拉丁区内,嚼着冷硬的面包,忍耐着苦痛,一直过了两三年这样下贱人的生活;就是回国后到了上海,也仍然在开明书店作过极不相干的外国文底校对职务。在这种境地里的巴金,当然为一般大人物们所不屑道及的。但,这样看来在物质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可是实际上他最苦痛的还是精神上,譬如在《复仇》底序里面他说: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
“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
又说:
“……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着。” 这就是他灵魂的自白,也就是他苦痛的自白。而且由这些看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存在怎样的苦痛。
我们为什么需要巴金 只因是硕果仅存?
他曾说:“有你在,灯亮着”,这是巴金对冰心的赠言,现在被用来描述我们对巴金的追思。巴金之于我们,有着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那种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知识分子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都是激励。
作家卡片-----巴金
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被称为中国的卢梭,中国现代文学巨匠.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写下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萌芽》《寒夜》《随想录》《死去的阳光》《新生》《砂丁》……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
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这样写到: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意,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