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立体几何 我一点概念都没有

如题所述

一、基础知识的学习
立体几何有其自身的特点,教材第一章中每一节都由定义、定理及一些基本概念构成,它们既是证明的依据,又是书写的语言,只有牢记它们才能准确判断、正确书写,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几何的语言的学习往往是从定义、定理、基本概念的叙述中获得,又在实践中应用它们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1.预习的方法
预习时应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的方法
在听课方法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意:(1)多思、勤思、独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记笔记,①记笔记应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课后复习巩固认真完成作业
有的同学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1)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学会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
4.学会小结
应培养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寻找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学生总结与老师总结相结合,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向更高层次发展。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较高层次。
二、解决几何问题的突破口:
1、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而且要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
2、寻找解题的途径
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应将寻找解题途径作为重要突破口,我认为解题的途径的寻找大致可分为:①寻找入口;②寻找出口;③寻找中间环节。从已知条件出发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应当是找到了入口;从结论出发寻找解题的依据即证明结论的必经之路是找到了出口;
例1:已知α∥β,l⊥α,l∩α=A求证:l⊥β.
一般地说证明l⊥β的依据应当有(1)线面垂直的定义;(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当我们利用定义证明时,要在平面β内任取一条直线;若利用判定定理证明时,要在平面β内任取两条相交直线,从这里入手就是找到了出口。立体几何的问题有其本身的特点,因为一个几何图形可能是另一个几何图形的一部分,所以这类几何问题可能仍具有包含它的那类几何问题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类几何问题的解决可能用到解决另一类几何问题的方法。由这类问题与其他问题的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寻找中间环节。例2:四面体的对棱长相等,分别为a、b、c,求各对棱的距离。
我们看到对棱长相等的四面体,实际上是某长方体的一部分,因此将它还原到长方体中去考虑。由此推断例3:有两对对棱长相等,另一对对棱长不相等的四面体应还原到正四棱柱中去解决。从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我们便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构造法"这一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利用"构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中间环节"。
3、系统化原则
几何的学习应注意,要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要注意各部分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及其它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三、笔记与专题写作
1、笔记是立体几何学习的重要环节
笔记记录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学生用个体的语言写下的备忘录,是学生最容易读懂的教科书,是学生在最熟悉的环境中、最适宜的条件下博采众家之长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外存储器。这一问题的提出,受到了有集邮爱好的学生的启发。要培养整理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将课堂上、习题中和其他渠道获得的有价值的问题,以及由此问题受到的启发、产生的联想、发现和创造,用个体的语言收集到笔记中。要象珍惜集邮册那样去珍惜自己的笔记。按自己的理解,图文并茂、分类收集。笔记整理的过程就是编码、存储的过程,随着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笔记这一外存储器的信息便会调入大脑这一内存储器,并与其他信息一起汇入知识的海洋参与知识的运算。
(1)、笔记的定位:说到笔记,人们很容易与老师的板书联系在一起,课上老师连篇累牍地讲解、不厌其烦地写满黑板,学生莫无声息的抄,生怕漏掉一点,无论是否理解也不敢放过每一个字,因为越是不理解就越怕抄不下来,没时间去思考、去细品味。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将学生置于了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因此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必须改进笔记的记录方式,使笔记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以往我们的课堂设计都是将笔记定位于学习的终点,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笔记作为被动接受的产物也随之结束。虽然练习和作业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但是这样的设计实际上是将教科书、笔记、练习或作业置于互相独立的不同层面,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记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事实上学生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学生各自的情况不同,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应当根据自己的所需将课堂上、作业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整理在笔记中,因此应将笔记定位于学习的起点。
(2)、笔记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全是听教师的讲授,更重要的是须靠自己积极参与,去思考、体验和主动建构新知识,通过讨论和交流,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元认知能力。①记笔记是一种实践,它以学生的活动贯穿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寻找解题方法的过程以及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由于笔记这一劳动成果将长期保存,并对后面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学生会倍加珍惜、认真整理,因此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发展了个性品质。③一本好的笔记,就是一本美丽的画册,字体工整、图文并茂,培养了学生审美观和鉴赏的能力。
2、专题写作
数学的问题既互相联系又各有特点。如果站在某一角度,不同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类的,但换一个角度可能就是同类。数学的问题有些是以一种或几种表现形式出现,又以另一种或几种与其相关联的方法来解决。例如前面所说的"构造法",应用问题中的"建模",几何体还原等。一个数学问题的出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它的表现形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在大脑中产生的第一印象也不同。当一个数学问题以一种形式在学生的大脑中表现时形成一个映像,根据这种映像按照一定的编码去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应力求归类存储,使方法的存储适量而有序,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映像,并架起从映像到方法的桥梁,转化成简便而科学的编码,使每一种映像都可以提取一种或多种方法的存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