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善谏

李泌善谏

李泌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很多人对他的政绩都耳熟能详,其实,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之外,李泌还是个特 别善于调解矛盾的热心人,在调解矛盾方面,也留下了很多佳话。
肃宗继皇帝位后,立李豫为太子,但肃宗认为李豫难当军事大任,便不想把兵权交给李豫,想把兵权交给英武多才的建宁王李谈,想任命李谈为天下兵马元帅。李泌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便极力反对,劝肃宗任命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由李豫掌管兵权,他解释说:太子只是一个虚名,而元帅却拥有实权,如果二者不能统一到一个人身上,势必会使兄弟间产生矛盾,造成政权的分裂。经他这么一解释,肃宗醒悟过来 ,便任命太子李豫做了兵马大元帅。李泌的这个建议,既协调了兄弟之间的关系,又保证了政权的统一。 收复两京以后,为了表示对太上皇玄宗的尊重,肃宗上奏避难蜀地的玄宗,表示自己愿意再回东宫当太子 ,请父皇依旧回长安做天子。肃宗此举也许是出于真心,毕竟玄宗是他的亲生父亲,但玄宗是个清醒之人 ,他心里明白,即便是儿子真心让位,儿子身边那些功臣们也不会愿意自己再当天子,那样一来,在交接权力时,就很可能会引起动乱,更何况自己已经老了,早晚也得传位于儿子,所以就不想再重登天子之位了。因此,接到奏章之后,他说:“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东矣。”表示不想再回来了。这样一来, 肃宗就有些尴尬了,坚持请玄宗回来登基吧,玄宗不肯回来,大臣们也未必同意;不请玄宗回来登基吧, 又会使自己落下不孝的骂名。于是便问李泌应该怎么办,李泌说:“泌乃为群臣通奏,具言天子思恋晨昏 ,请促还以就孝养”,意即:我和众大臣一起上奏太上皇,就说您日夜思念父亲,想迎回京师加以孝养, 否则的话,等到将来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就空留遗憾了。于是,朝廷便按照李泌的意见又发了第二道奏章, 玄宗接到这个奏章后,放下心来,顺着这个台阶,顺利地回到长安当太上皇了。肃宗对玄宗的故相李林甫非常不满,认为天下大乱的祸端都是李林甫造成的,但李林甫当时已经死了,肃宗难解心头之恨,竟然要挖他的坟墓、烧他的尸骨以泄愤,李泌知道了,立即对肃宗进行劝阻,让他不要这么做,但仍在气头上的肃宗根本听不进去,生气地问李泌:“你难道忘了李林甫当时的情形吗?”但李泌却解释道:“当年用错了人,是上皇(玄宗)的过失。可上皇治天下五十年,难免会有过错。你现在追究李林甫的罪行,加以严厉处分,间接地是给上皇极大的难堪,是揭玄宗的疮疤。你父亲年纪大了,又奔波出走,听到你这样做, 他一定受不了,老年人感慨伤心,一旦病倒,别人会认为你身为天子,以天下之大,反不能安养老父。这样一来,父子之间就很难办了。”肃宗经李泌这样一说,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而且感动地抱着李泌的脖子,痛哭着说:“谢谢爱卿,我实在没有细想其中的利害关系!”德宗皇帝和太子之间产生了误会,李泌为调和德宗和太子之间的误会,极力对德宗进行劝说,结果触怒了德宗,德宗警告他说:“卿不爱家族乎?”意思是说:你再惹我生气,不怕我杀你全家吗?李泌却毫不畏惧地说:“臣惟爱家族,故不敢不尽言,若畏陛下盛怒而曲从,陛下明日悔之,必尤臣曰:吾独任汝为相,不谏使至此, 必复杀臣子。臣老矣,余年不足惜,若冤杀巨子,使臣以侄为嗣,臣未知得欲其祀乎!”说罢,他哭了。 德宗被李泌感动了,也哭着说:“事情已经这样了,我应该怎么办呢?”李泌说:“陛下要慎重考虑,自古父子相疑,未有不亡国者……陛下忘记了建宁王之事吗?”建宁王李谈是唐肃宗的儿子,但因受宠妃张良娣及奸臣李辅国的离间,肃宗杀了儿子建宁王李谈,酿成终身悔恨。德宗听后说:“建宁叔叔死得的确 冤枉,是肃宗皇帝太性急了!”李泌说:“臣昔为此,故辞归,誓不近天子左右,不幸今日复为陛下相, 又观兹事。且其时先帝(德宗的父亲代宗)常怀畏惧。臣临辞日,因诵《黄台瓜辞》,肃宗乃悔而泣。” 德宗听到这里,心中已受到感动,但仍然说:“我的家事,为什么你要这样极力参与?”李泌说:“臣今独任宰相之重,四海之内,一物失所,责归于臣,况坐视太子冤横而不言,臣罪大矣。”李泌回头又到太子那里,对太子进行劝说,安慰太子说:“臣敢以宗族保太子。”又回到德宗那里,告诉德宗要极力保密 ,不要使事情传扬出去。又安慰太子勿气馁,说:“必无此虑,愿太子起敬起孝,苟泌身不存,则事不可知耳!”最后总算解开德宗父子之间的死结。德宗特别开延英殿,独召李泌,对他哭着说:“非卿切言, 朕今日悔无及矣!太子仁孝,实无他也。自今军国及朕家事,皆当谋于卿矣!”古有明训:“疏不间亲 ”,皇帝的家事是不好管的,管不好,会为自己招来祸端,但李泌身处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间,却勇敢地挺身而出,仗义直言,排难解纷,调和其父子兄弟之间的祸害,实在是古今历史上的第一人。
在平定诸藩叛乱的过程中,李晟、马燧二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势力也逐渐坐大,德宗担心他们有 “尾大不掉”的危险,就削去了他们的兵权,把他们召回朝廷享受天子的尊崇和礼遇。可李晟和马燧却时刻感受着“兔死狗烹”的危险,担心自己被杀掉。这时,李泌再一次主动站出来充当调解人了,他陪同李晟和马燧入宫朝见德宗,李泌直言不讳地对德宗说:“陛下既然让我当这个宰相,那我今天就跟陛下做个口头约定,可不可以?”德宗表示同意。李泌说:“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臣蒙受陛下厚恩,才敢放胆直言。李晟和马燧为帝国立过大功,听说有人不断散布谣言,虽然陛下一定不会信,但我今天仍要当着他 们的面提出来,为的是让他们二人不再疑惧。假如陛下把二人诛杀,恐怕宿卫禁军和四方边镇的将帅都会扼腕愤怒,而且恐惧难安,那么朝野之乱势必随时会发生。而今,李晟和马燧无论财产还是地位都已臻于极至,只要陛下坦诚相待,让他们感到身家性命均无可忧,国家有难就挂帅出征,天下太平就入朝参奉, 君臣之间便能和睦安宁。所以臣希望陛下不要因二位大臣功高业伟就有所猜忌,而二大臣也不要因为自己地位太高而心怀疑虑,则天下自然太平无事!”听完这一席话,德宗皇帝诚恳地表示接受。李晟和马燧泪流满面,起身拜谢。
越是复杂的政治环境,越是矛盾重重,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的调解,矛盾的双方就会越来越激化,最终玉石俱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但会造成个人的悲剧,也会危及国家政治的稳定。政坛上的很多悲 剧,就是由不起眼的矛盾酿成的。由此看来,李泌的所作所为可谓功莫大焉,他一次次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各方矛盾,从而使风雨飘摇中的大唐帝国的政权能一次次穿过险滩、平稳运行,避免了个人和国家的悲剧,也使百姓免遭战乱之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