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格律中,后面的“(韵)”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尾字是“平韵”,第二句尾字是“平韵”,那是不是第一句和第二句最后一个字的韵要相同?还是其他意思?
请各位专业大虾帮忙解答。如果回答得详细,另有悬赏。

你理解的正确,(韵)就是说这一句这个位置的字要压韵。(平韵)表示这个词牌压的是平声韵(如《浣溪沙》就是平韵,每个韵脚都要用平声字),出现(仄韵)表示这个词牌压仄声韵(如《蝶恋花》《清平调》等就是仄韵,每个韵脚都用仄声字)
一会儿出现(平韵),一会儿出现(仄韵),表示这个词牌是平仄互转的压韵方法,还有一些一首词里面换几种韵,都是用这种备注来说明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6
如果不特别标出转韵的话,一般来说同一首词就一个韵。
而转韵的情况也往往是乐府一类的古体诗才会出现。
不是所有的词都像诗一样把韵押在偶句上,得看具体词牌。
第2个回答  2012-07-06
古韵中的声调和现在我们声调是有一定变化的,想从现在的声调讲清楚古代的声调并不大容易,不过也有一定相同的地方,初学者可以通过汉语拼音对古代的平仄声有初步的认识:
古韵中平仄,平声分为阴平声和阳平声,仄声分为上声、去声、入声。
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所谓平,就是音调几乎没有起伏起伏,高就是起音音调较高),这里,有可能说的大家还是不大明白,那么,我们从汉语拼音的1、2、3、4声来看,一声明显起调较高,切一直处于无起伏变化,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1声为阴平声。(这种理解,包括下面结合汉语拼音的理解只对初学者有帮助,这种理解较片面,而且有时还有错误,纠正方法在后面的入声说明)
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为中,声调慢慢有上升情况,有时也不上升,呈中平调),这种声调结合汉语拼音的2声说,比如“如”字,起调不高不低,而且起伏不大,可理解为中平调;“鹅”字起调不高不低,而后来声调慢慢上升,为中升调,如、鹅都属拼音2声,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2声为阳平声。
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汉语拼音中3声起调低沉,而起伏情况呈音调上升,如“我”字,起调很低,而后来音调上升了,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3声是古韵的上声。
去声:一个高降调,起调高,而后来音调下降,汉语拼音的4声也是这种情况,如“漏”,起调明显高,读长音时明显有音调下降趋势,因此初学者可以理解为4声是古韵的去声。
我在上面说到通过汉语拼音理解古韵平仄不够全面,就是因为还有一个入声,入声字是在古代某些地方的方言中出现的字,音调比较特殊,现在中国也有一部分地区保留入声字,但是因为不是全面的,所以入声字比较难理解,这个只有靠查工具书,比如“得”、“泊”、“不”、“一”都是入声字,是因为这些字在古代出现在一些地区方言中,声调不同于其它四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