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煜将歌词变成士大夫之词

如题所述

为什么说李煜将歌词变成士大夫之词 

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的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的体验过悲哀,因为他从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他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26
“伶工”指古代的乐师,歌手或者演员。我们今天所说的唐宋词,它的全名叫曲子词,本来就是写给伶工们演唱的流行歌词,它所配的曲子是隋唐以来的一种新型音乐“燕乐”,又叫“宴乐”,是经常要在歌宴酒席或者是青楼歌馆这些娱乐场所演唱的,由于那个时候参加这种娱乐活动的主要是男性,所以一首歌要想赢得大把的掌声和彩头,最好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美女唱,二是唱美女。由于伶工们唱词的目的是娱乐,那么为她们写词的文人们当然也会迎合这种倾向,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伶工之词”。些这种词的人主要考虑的是音乐方面的要求和娱乐的目的,要婉转合乐,还要娱宾遣兴,所以就很少在词里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替别人,特别是美女说话。总之这时的词是“绮罗香泽”,脂粉味十足。

这种状况到了国破家亡的李煜这里就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李煜亡国后的这段时间所写的词中,他的眼光所见不再局限在闺房之中,而是三千里的山河,四十年的家国,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而他的心中所感也不再仅仅是男女爱情,而是家破国亡后的血泪真情,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愤,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叹,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是那种不堪回首却又偏偏忍不住要回首的怀念。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在古代,士大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理想,所以当李煜把他对国家的感情写进词中,使词带上他的个性特色的时候,他的词也就成了“士大夫之词”。

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这种转变,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使词的地位提高了。在“伶工之词”阶段,词的地位跟演唱它的歌女的地位使相同的,都是休闲娱乐的工具。所以当时的文人们在编自己的文集的时候,一般是不把词收进去的,实在舍不得,就把它作为附录放在书的最后,或者专门编一册并贴上纯属娱乐的标签,在这方面词的地位比诗可就差远了。而李煜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以后,词就分担了诗歌的一部分任务,不仅可以谈感情,而且可以谈人生,谈理想,甚至可以谈与国家有关的大事了。

亡国之后的李煜,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囚徒,这种巨大的落差,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耻辱之中。李煜的词思想上也由对宫廷奢华、风花雪月的沉迷留恋转变为含意深沉、痛入骨髓的家仇国恨,这种转变使他的词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达到了高超的境界,可以说李煜站在了他那个时代的顶峰,为后来的词人们开启了新的风格和发展道路,从而造就了万紫千红的宋代词坛,让词这种文体,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之林拥有了一席正式的地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