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如题所述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离情别绪的《阳关曲》,钱公永英俊杰出,宴会就要结束了。会稽郡会稽山郊外的地方,隐隐约约间真是秀丽的奇观啊。

北面的大平原,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好像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调名用南朝江文通《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蓣。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成息驾,争拟洛川神。」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元之词名《点樱桃》;王梅溪词名《十八香》;张东泽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涧泉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

钱公永:生平不详。孔凡礼《苏轼年谱·卷二十九》:「云『风流公子』,公永或为穆父子。」

《阳关》:傅子立注:「唐王摩诘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人多画为图,谓之《阳关图》,即此曲也。」刘尚荣按:「诗见《文苑英华·卷二百九十九·〈边塞·送元二使安西〉》,《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题作《渭城曲》,又名《阳关曲》。唐人作为送行之歌,反复吟咏之,谱入乐府后称《阳关三叠》,简称《阳关曲》。又,《宣和画谱·卷七·〈人物·李公麟〉》:『文臣李公麟字伯时,舒城人也。熙宁中登进士第。父虚一……喜藏法书名画。公麟少阅视,即悟古人用笔意。作真行书,有晋宋楷法风格。绘事尤绝,为世所宝。……凡古今名画,得之则必摹临,蓄其副本,故其家多得名画,无所不有。……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盖深得杜甫作诗体制而移于画。……画陶潜《归去来兮图》,不在于田园松菊,乃在于临清流处。……作《阳关图》,以离别惨恨为人之常情,而设钓者于水滨,忘形块坐,哀乐不关其意。』宋邓公寿撰《画继·卷三·〈轩冕才贤·李公麟〉》『龙眠居士李公麟,字伯时,为舒城大族,家世业儒。……熙宁三年登第,以文学有名于时。……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病痹致仕,终于崇宁五年。学佛悟道,深得微旨,立朝籍籍有声。史称以画见知于世,非确论也。平日博求钟鼎古器,圭璧宝玩,森然满家。以其馀力留意画笔,心通意彻,直造玄妙,盖其大才逸群,举皆过人也。……有《孝经图》、《九歌图》、《归去来图》、《阳关图》、《琴鹤图》、《憩寂图》、《严子陵钓滩图》、《山庄图》、《卜居图》,又有《虎脊天马》、《天育骠骑》、《好头赤》、《沐猴马》、《欲辗马》、《象龙马》及《揩痒虎》等图。』」

泰山:明吴讷钞本、毛本、龙本作「秦山」。

禹甸:傅子立注:「《诗》云:『奕奕梁山,维禹甸之。』」刘尚荣按:「见《诗经·大雅·韩奕》。」

山衔半:傅子立注:「李太白诗:『吴歌楚舞欢天毕,青山犹衔半边日。』」刘尚荣按:「句出《乌栖曲》,『天』当作『未』,见《李太白诗集·卷三》。」我歌君乱:傅子立注:「言之不足,故歌;歌之不足,则乱。乱者理也,重理一篇之义。故古之辞赋,多著乱词于末章,如《楚词》之类是也。」刘尚荣按:「《楚辞章句·卷一·离骚》王叔师注:『乱,理也,所以发理词指,总撮行要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