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审题8个方法

如题所述

作文如何审题8个方法如下:

1.话题式 材料作文 ——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 文章 的主题。

2. 故事 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4. 名言 警句类材料——从 句子 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2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技巧

审题

1、审题目。本次作文为导引式命题作文。从题目来看,命题采用两个词语,中间用“和”等连接,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属于关系型命题作文。“你和我”这种关系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互为因果的关系、互为条件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等。

所以,首先确定主旨时不能偏指一方。有不少考生只写“你”,不写“我”。有的则相反,只写“我”,不写“你”,显然都不符合命题的要求。

其次不能孤立地理解两个概念。有些考生虽然也说到了两个概念,但没有阐述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这样文章的观点就不明确,更不用说其他了。

2、审导语。导语是给考生提供思维方向的。如“与自己有某种关系的人、事、物、景”,其中“自己”就是“我”,“人、事、物、景”都可以说是“你”。四个“无论”告诉我们,与“我”联系的“你”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有时我看你时很近,你看我时却很远”,则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3、审虚实。“你和我”可以说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因为是人称代词,所以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你”和“我”的故事,论实实在在的“你”和“我”的理,“父亲”“同桌”“友人”等,

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但从导引语看,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拟人手法虚写。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祖国、历史、书籍,也可以是理想、信念、追求等,非常发散。

“你”也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你”也可以是某个文学形象。由虚处着墨,写我怎样了解某位历史名人,怎样了解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怎样了解神话 传说 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怎样了解历史。也可以写我怎样与“诚信”联手,或与“青春”邂逅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