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走过了怎样的求学之路

如题所述

  一八八六年

  本年  由叔祖周玉田开蒙,进周家自设的私塾读书。按照祖父的意见,除习字、对课之外,主要是读《鉴略》

  一八九○年

  本年  继续在本宅私塾读书。因课余在周玉田家中看到许多杂书,引起了欣赏和搜集图画书的兴趣。

  一八九二年

  二月  被送进据说是绍兴城内最严格的私塾“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除在课堂上读经史之外,还读小说,看画谱,并逐渐养成了影描小说书上的插图,直至整段整本地抄杂书的爱好。

  一八九三年

  秋天  祖父因科场舞弊案被捕入狱,押在杭州府狱内。为免受牵连,与二弟周作人一起,被送往亲戚家避难。

  一八九四年

  四月  由避难地返回家中,仍进“三味书屋”读书。
  冬天  一父亲吐血病倒。既身为长子,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除读书外,还要出入当铺和药房,领略冷眼和侮蔑。

  一八九六年

  十月十二日  父亲病逝。家境急剧衰败,甚至招致亲戚本家的欺侮。

  一八九八年

  春天  在家练习八股诗文,送去“三味书屋,由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批改。
  五月  离开绍兴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念书。
  改本名樟寿为“树人”。
  十一月  因不满江南水师学堂的乌烟瘴气,退学回家。
  十二月十八日  参加会稽县的县考,在五百多人中考得第一百三十六名。

  一八九九年

  一月  再会南京,改入矿路学堂念书。课余则常习骑马。

  一九○一年

  本年  仍在矿路学堂念书。开始到学堂内的阅报处翻阅《时务报》等宣扬新思想的报刊,并买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以及林纤翻译的外国小说,读得入迷。

  一九○二年

  一月  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
  三月  离开绍兴去日本留学。先人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十月  与弘文学院的同学许寿裳经常讨论中国国民性的病因及其解救办法。并经常去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参加反清的革命者的演讲会。

  一九○三年

  三月  作《自题小像》诗。
  六月  在留日浙江籍学生主办的《浙江潮》上发表编译的历史小说《斯巴达之魂》。
  十月  与陶成章等人一起,加入反清团体“浙学会”,此会即为后来成立的著名的反清组织“光复会”的前身之一。

  一九○四年

  四月  在弘文学院卒业。
  九月  入设在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

  一九○六年

  三月  从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退学,返回东京,一面学习德语,一面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六月  奉母亲之命,回绍兴与朱安结婚(其实是逼婚)。婚后不几日,便与周作人再赴东京。
  秋天  与许寿裳、苏曼殊等人筹划办《新生》杂志,但因经费无着,稿件匮缺而作罢。

  一九○八年

  夏天  继续在东京读书学德语。
  从夏天开始,每星期日往章太炎在东京的寓所,听他讲学,历时大约半年。

  一九○九年

  三月二日  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
  七月二十六日  《域外小说集》第二册出版。
  八月  为了负担家庭经济,离开日本回国,结束了七年的留学生活。
  回国后,就任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生理和化学教员,兼任日籍教师的翻译。

  这些是资料总结,主要是记事,没什么人情味儿,先生的求学路其实是走得很艰难的,可以翻翻鲁迅的传记看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7
一八八六年

  本年  由叔祖周玉田开蒙,进周家自设的私塾读书。按照祖父的意见,除习字、对课之外,主要是读《鉴略》。
 
一八九○年

  本年  继续在本宅私塾读书。因课余在周玉田家中看到许多杂书,引起了欣赏和搜集图画书的兴趣。

  一八九二年

  二月  被送进据说是绍兴城内最严格的私塾“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除在课堂上读经史之外,还读小说,看画谱,并逐渐养成了影描小说书上的插图,直至整段整本地抄杂书的爱好。………………
第2个回答  2020-10-23

趣看作家——鲁迅:洋务学堂求学之路

第3个回答  2022-05-18

有喜欢看小说的可以在这里,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全都有趣看书屋

第4个回答  2020-08-05
1892年,bai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du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zhi18岁的鲁迅,dao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