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章,何为阳文?何为阴文?

虽然已经有许多人问过类似的问题,但还是想从一定角度切入,想深入了解一下这两种方式的文化内涵,如何区分记忆?如何使用等等,谢谢!

所谓阳文就是字在石头上是凸出来的,阴文则是凹进去的。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

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

1.阳文和阴文的使用区别: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2.阳文和阴文的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

3.朱文和白文的书法区别:

印章作为篆刻艺术,有很多种类。书法中的印章按其印章形状,可分为方形、圆形、扁形、腰圆、半圆、椭圆、葫芦形、肖形、自然形等;按其篆刻方法可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形式;按其所篆刻内容可分为名章与闲章

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应手,妙在自然,最忌矫揉造作。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扩展资料:

书法作品盖印章时注意事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

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阳文阴文

人民网-从印章国礼看方寸间的文化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0

简单来说

印章内容是凸显出来的是阳文,例如

相反,印章内容是凹陷进去的是阴文

例如

 

第2个回答  2012-07-20
简单来说,阳印就是印章内容突出来的,印在纸上后只显示内容,其它地方空白。阴印就是内容凹进去的,印出后内容为空白,比如说字时,字的地方是空心的。效果就如碑文的拓片。至于其他问题,如果是办公或者私人章,用的是阳文,这是一种约定熟成吧!阴文主要用于艺术方面,当然在艺术上阴阳往往在一幅两章以上的作品中都是有的。当然具体得根据情况而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20
凸起为阳
凹为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