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阴阳”之别各有何讲究,来源的典故于何处,需详解。

印章分阴印和阳印,两者各有何用途,用于何处,代表了什么。
预防针»百度别乱推,误人子弟。

印章“阴阳”之别的意思:

篆刻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阴刻与阳刻都是我国传统刻字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


1、阳刻即白底朱文,指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类似于浮雕,古代活字印刷使用的就是阳刻。


2、阴刻即朱底白文,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即为凹形状。主要用于篆刻,印章,剪纸等方面。

典故出自:

语出明文彭《印章集说·辨阴阳文》:“古所谓阴阳文者,言其用不言其体。”意思是古代所谓阴阳图案的,看它的用法不说看它的身体。

扩展资料:

印章简介:

印章,亦称图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 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

印章种类: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

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

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

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9

印章文字或图像有凹下与凸起两种形体,凹下的通称阴文,突起通称阳文。

语出明文彭《印章集说·辨阴阳文》:“古所谓阴阳文者,言其用不言其体。”意思是古代所谓阴阳图案的,看它的用法不说看它的身体。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浦郎把自己小名去了一个‘郎’字,写道:‘一方阴文图书,刻“ 牛浦 之印”;一方阳文,刻“布衣”二字。’”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凹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

印章“阴阳”的区别:

1、定义不同:

阴文:表面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阳文:指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

2、别名不同:

为了避免误解,又根据印在纸上的具体形象将阴文和阳文分别称为白文和朱文。

故阴文印也称白文印。阳文叫朱文印章。

3、特点不同:

阴文印红白二色配合在一起,色彩艳丽协调,对比强烈,为东方民族所喜爱。

阳文印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4、起源时期不同:

阳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

阴文印起自东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文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文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篆刻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阴刻与阳刻都是我国传统刻字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
1.阳刻即白底朱文,指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类似于浮雕,古代活字印刷使用的就是阳刻。
2.阴刻即朱底白文,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即为凹形状。主要用于篆刻,印章,剪纸等方面
阳刻和阴刻成双结对地采用,相得益彰,特别耐人寻味。

然而,当今现代刻字不论是阴刻还是阳刻,显然与传统的刻字有着本质的划分与区别。现代刻字对阴刻线条凹凿和对阳刻底部肌理的处理,都展示了刀与刀之间语言的沟通,以刀代笔,把一刀一刀的痕迹与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地体现在作品中。  
阳刻底部肌理的刀痕是冲破传统刻字的一个新的发展,是现代刻字的一个质的飞跃。现代刻字在逐步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1年10月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在柳州成立,中日刻字及全国刻字讲习班的举办,为中国的现代刻字打开了国门。毫无疑问,作为现代刻字这门生机勃勃的新兴艺术,是富有魅力,也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样式,从它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文学、美术、雕塑、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集结,感受到其内涵的审美复合的光辉。由权希军先生提出了发展“以阳刻为主的中国刻字”的构想,这一构想的论述,经过10年的初级阶段,在形式感、技法和装潢方面向日本、韩国学习了不少经验。但要超过以上国家,就不能走他国的路子,要用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优势,找突破口。把阳刻与阴刻的形式变为一种融合艺术,以形影不离、双脚并行,在阳与阴的结合感上丰富立体艺术形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22
第4个回答  2012-12-22
百科一下,你就知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