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26
不愤不启_百度汉语
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
[释义]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
[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30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第3个回答  2006-02-24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意思是:(教育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第4个回答  2012-10-01
【原文】
7·8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yǔ,角落。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第5个回答  2019-04-12
孔子说: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