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9-26
第2个回答  2019-01-03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启: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发: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第3个回答  2012-12-20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bú fèn bù qǐ , bù fěi bù fā.
出处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详细解释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会举一反三。
  “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没有用心思考。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