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是谁,“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来自哪个典故?

如题所述

说的是东晋时期,王导误会周顗见死不救,最后因为自己,就害得周顗人头落地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周顗是个有名士风范的大夫,做了雪中送炭的好事,但不图王导回报,而王导却因为误会,就记恨真正帮助自己的人,最后害得周顗横死。

王导家的野心

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功勋,出自东晋的士族豪门,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很牛,出过不少名人,很多朝代都有他们家人的影子,是个繁荣了好几百年的大家族,尤其是在晋朝时期,王氏就是文艺界与朝堂之上的领军人物。比如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他们家人。王导的时代,王氏也是风光无限,王导本人就是奠定东晋政权基础的重要人物。虽然王导实力与能力都很强,不过人家还真没有什么野心,安心做个能臣与宠臣,可他弟弟就不那么安分了。

王导有个弟弟叫王敦,这个人能力很强,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当时在东晋,他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手底下有兵有权,俨然一方霸主。而且王敦这个人有点桀骜不驯,再加上出身于琅琊王氏这种家族,王敦对东晋的帝王就有些蔑视。最后到了能把帝王的话当放屁,我行我素到想另起炉灶的地步了,于是王敦带着二万精兵就直逼京城而来。

周顗

周顗又叫周伯仁,是东晋名士,说起名士这是魏晋时期的特产,虽然这些名士性格乖张,且还醉生梦死,喜爱嗑药(吸食五石散),但不可否认,那个时候名士的骨子里确实有些傲气,也有贵族的那种精神。当王敦兵变之时,王导就被东晋帝王问罪,王导吓得带着族人在大殿之外求饶,正好看到周顗进大殿与帝王议事。他以为周顗会为自己求情,结果周顗看都没看他,就径直走进殿内,而且出来的时候,也理都没理他。王导的心中就会周顗怨恨无比。

当然最后王导没有被帝王诛杀,王敦也因为打进了国都,让帝王都不得不看着王家兄弟的脸色。有一天王敦问王导哪些人要秋后算账,当时王敦提到了周顗,王导一言不发,王敦心里就明白了,顷刻间周顗就死在了刀下。这事原本就应该这么过去了,结果王导没事翻阅东晋帝的奏章时,看到了周顗为他求情的奏章,王导的内心一下子崩溃了,于是才有了这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名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7
典出《世说新语·尤悔》: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然后在《晋书·列传三十九》中这句话就成了“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所以正解是:“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第2个回答  2014-07-17
《资治通鉴》中都记载,西晋灭亡后,琅邪王司马睿南渡,在江南士族中颇有影响的王敦和王导两兄弟拥戴其在建康称帝,是为晋元帝.晋元帝也很器重王家之人,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可见王氏家族的势力了. 后来王敦掌握军权,为晋元帝所猜忌,制约不成激怒了王敦率军进攻建康,王导在朝中为相,自然要受牵连.王导带着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都在宫门外候罪.当时有一人,名为周顗,字伯仁,与王导有交.他进宫见皇帝时,路过宫门,王导向他大呼:"伯仁,一家大小百余口性命都交到你手上了!"但当时周伯仁未加理睬,进宫后却向皇帝大力保证王导的忠诚,言辞极为恳切.晋元帝听之.周伯仁好酒,在宫中饮宴得大醉后出宫,王导此时还在宫外候罪,又呼伯仁救其身家性命,而伯仁又未理睬,反对随从说:"我要诛杀那些乱臣贼子,换取金印.挂在手肘后!"由此结下误会,王导怀恨在心.实际上周伯仁回到家后又上书为王导陈辩无罪之辞,而王导对此种种皆不知晓. 到朝廷不敌王敦军队,王敦进了石头城之后,即纵兵杀害反对他的大臣与宦官.王敦问其兄王导:"伯仁声望很高,请他任三司应该可以胜任."王导不说话.王敦又问:"难道只能当令或者仆?"王导还是不回答.王敦说:"那就只有杀掉了."王导仍不回答,于是王敦下令斩伯仁. 后来王导整理文库时找到了周伯仁上书为他开罪的奏折,得知真相,大哭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27

我们在看影视剧和小说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那么,这里提到的“伯仁”是谁?说这句话的人,又是谁呢?伯仁到底为何而死,你知道其中的历史典故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