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

如题所述

原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

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扩展资料:

学琴过程:

1、读谱,熟悉全曲风格和大致结构,并熟记下来。

2、不断琢磨,反复咀嚼,一段一段学习、体会,在磨练中达到技艺纯熟,并掌握乐曲的内在韵致,把握乐感。

3、完全将乐曲融化在心,彻底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意境,得心应手,再将它表达出来;这样几个阶段。然后,音乐才会随意之所至,自然地从心中流淌而出,而不再圄于技艺雕琢的包袱。

这个过程中技艺的增进显而易见,一般也不会被忽视,而对于反复咀嚼,找到音乐本身的韵致、乐感,完全消化,融入音乐的境界这个过程却是唯知音者知。

孔子的善学可见其知音之深,也可见孔子作为文王、周公一系的中国上古文化人文传统的继承、整理和弘扬者,其志意、心性与古圣贤的心心相印、一脉相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学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原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③。”有间④,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⑤。”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⑥。”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⑦,几然而长⑧,眼如望羊⑨,如王四10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11,曰:“师盖云《文王操》也12。” (《史记》)

【注释】

①鼓琴:弹琴。鼓,弹奏。②进:进展,此指换新曲。下文“益”同此。③数:拍节之数。指演奏技巧。④有间(jiān):过了一段时间。⑤志: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⑥得其为人:想象到作者是什么样的人。⑦黯:深黑色。⑧几:同“颀”,身长。⑨望羊:同“茫洋”,远望的样子。10如王四国:这人好像是个王者,他的眼睛在关注着四方。11辟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敬意。12《文王操》:琴曲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

【释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却不另学新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但节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节奏的技巧,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能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从你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也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目光凝视远方,好像是个王者,正在关注着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是这个样子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行了再拜之礼,说:“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简析】

“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再一次向人们说明孔子一生好学不倦,从不满足。“学而不厌”,他曾这样说,也曾身体力行,作为一个求学之人,我们对自己的学业应是精益求精,而不是浅尝辄止。

【孔子介绍】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会弹奏许多乐器,并会作曲、唱歌,他把音乐作为人生修养的最高阶梯。

【浅显翻译】(用自己的话解释)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059032.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1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却不另学新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但节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节奏的技巧,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能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从你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也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目光凝视远方,好像是个王者,正在关注着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是这个样子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行了再拜之礼,说:“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