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长卷的构图特色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山水画构图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一张山水画的好与坏的先决条件。就如同一座建筑物,其骨架 不合理,外表装饰与装修再华丽、再讲究,它也不会坚固实用的。其次,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构图要与画面的内 容相谐调。

  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非常强调规律性和辩证法,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远近、虚实 、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我们应把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均衡在画 面之中,才能完成一幅好的构图。

  开与合,即分与合,是相对的矛盾。有矛盾的对立因素,画面才生动。但矛盾而不统一就会由开的动势而产生不稳和散乱之感。

  有开就必须以合的力量加以制约,才能相对稳定下来,使人从视觉心理产生安定稳妥之感,看起来感到舒服。

  “开合”、“聚散”、“放收”等对立因素是构图中首先碰到的一个规律。有开必须有合,有聚必须有散,有放必须有收。

  画要外张得势有气魄,内敛传神有精神;画要外分内合,形断意联,外松内紧,内外相应,在开全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中国画 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密集”要注意凝聚,“疏散”要注意秩序,要处理好开与合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物象有远有近,有明有暗,景物有强有弱,有清有浊,故而必然产生虚实变化,反映在构图上必然有虚实、隐显、明 晦、藏露。

  山水画的一个特点是要表现“大”和“多”的感觉,要求在一幅有限的画面上表现无限的景与情,表现丰富的景物和大的境 界气势,这就要非常慎重地利用有限的画面。要在斗方小纸中表现万水千山,层峦叠嶂,仅靠实实在在的罗列是绝对不行的。必 须“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无胜有”。

  构图上的虚实。山水画往往山重水复,层峦叠嶂,以积墨反复递加,追求厚实、凝重的效果,但厚实中要空灵,景实而意虚 ,实而不塞,要透气,要有“活眼”。虚的地方要合情合理,虚而不空。虚实相变相生,虚中见实,实中见虚,实有据, 有理 。清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奇正 自然界是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两种状态状态的对立统一。运动富于变化而生气,静止显得统一而安定。变化与统 一也是构图学中的重要法则。“奇”是变化,“正”是统一。在创作中求“奇”应是主导的方面,要“语不惊人死不休”。“画 贵能极”,极虚极实、极密、极疏、极浓、极淡、极满、极空、极奇、极正,等等都是艺术追求的至高点。但“极”也有限度, 即所谓“极限”,超过了极限,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真理超过半分就会变成为谬误,事物的辩 证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节韵”是节奏与韵律的全称,两者既有区别以有联系。节奏是美的现象在外在形式上的有规则的反复。韵律就是有规律的

  抑、扬、顿、挫变化,使形式富于律动的变化美。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运用。如 果说节奏是富于理性的机械运动形成的视觉快感(就绘画而言)的话,那么韵律则是富于感情的生命形式的视觉趣味。

  节韵律的造型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形式产生趣味,具有抒情的意味。加国画论中“气韵生动”主要应是节韵律在画面中 的作用。“气韵生动”就是画面表现出来的“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的视觉形象,就是一幅画中各形式要素间的有 机联系形式的“一气 通”、“浑然天成” 的感觉,实际上就是巧妙运用节奏与韵律解决的构图中的律动与关联的规律。

  构图,需要我们在万象绘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和谐的自然美感。因而,我们应面向自然,面向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搜尽”是广收博取,“打草稿”是认真选择,经过提炼取舍,才能创作出好的、新的构图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4
有层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