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体大赋和骚体赋有什么区别?

大概的区别就好了,不用很具体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它的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倾向比较空泛,艺术形式过于简单僵化。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从形式上来说,它更像散文,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骚”调以虚字为句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兮”字为句腰,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等均可归入骚体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骚体赋从楚骚演化而来,继承楚辞、《离骚》抒发个人感情,特别是抒写忧愁和悲哀情感的特点,抒写着贤人的失志之悲,宫廷女子的失宠之怨,或寄寓失偶的哀绪。清人程廷祚《骚赋论》云: “宋玉以瑰玮之才,崛起骚人之后,奋其雄夸,乃与《雅》、《颂》抗衡,而分裂其土壤,由是词人之赋兴焉”。

散体赋是古赋,亦是汉赋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有大赋和小赋之分。篇幅巨大的称为大赋,篇幅短小的称为小赋。散体赋的代表,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鸿篇巨制。大赋多用于铺陈京都、宫室的巨丽以及郊祀、田猎的壮伟场面,而较少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4
汉初多为骚体赋,继承了楚辞余绪,多以抒写作者情致和自身遭遇为主要内容。

武帝以后在骚体赋的基础上出现了散体大赋,也就是标准的所谓的“汉赋”,多是歌颂汉王朝的强大统一,“润色鸿业之作”。

东汉中叶以后,出现抒情小赋,由体物转为抒情,由歌功颂德转为揭露黑暗。如张衡的作品。

由此可见,赋的发展过程和国家实力以及社会发展状况有很大联系,东汉以后,再也不可能出现像《子虚赋》《上林赋》那样宏伟的巨作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