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孝,如何做到孝。

要详细点的

“孝”字不是子在下嘛,而且上面象各老字,那就是我们做儿女的要把自己放在大人下面,就算委屈就算不甘心也没有办法,他们毕竟离见上帝越来越近,要让他们没有遗憾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有人孝顺,有人不孝。不孝的人我们不讨论,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孝顺父母的事,原因很简单,我们都是想孝顺父母的人。

从内心深处说,我们都希望可以孝顺父母,但往往我们不知道做些什么,或者怎么做。

有时候我们想让父母过的好,所以我们可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在做事,为父母做事,我们在潜意识里觉得这样就是对父母好。不过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些事情,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父母喜欢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包括父母的,比如我们很不愿意父母为我们做主,就像小菲不喜欢妈妈买的灯一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我们才仅仅活了二十几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肯定会比我们的父母强很多倍,但我们往往都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就更难接受了?

所以我想,孝顺父母并不是让父母按我们的想法做事,相反,是我们按他们的想法做事。不管我们长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都是孩子,是孩子就要学会听话。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父母的想法或做法很难理解,但同时,父母可能也会觉得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很难理解。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妥协。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尊重他们的意见,在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给他们脸色看。我们希望为父母做一些事情,但我们又忽视了一个问题,父母经历的事情远比我们多,他们的承受能力也远比我们强。

所以,在与他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告诉他们:我听你们的。在他们生气的时候向他们笑一笑,虽然这有时候很难做到。

除了原则性问题,我们听父母的,我想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当然了,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却包含了生活中和父母相处的各个方面,所以做起来不一定容易,也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仅仅是讨论。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不管我们做错了多少事,我们问的问题多么幼稚,父母都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如今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意,父母变起来很难,他们仍把我们当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是我们反过来哄他们的时候了。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父母和我们说,鸭子的嘴是尖的,我们可以很惊奇的问:真的呀?那哪天我也要看一看。我们不需要去和他们争论,说鸭子的嘴不是尖的,是扁的。事实上的是正确的,我们说的是对的,但这有什么意义呢?父母不会因为我们说的是对的就理解,他们分觉得我们变的不听话了。

所以事实有时候并不一定重要。也许父母的办事方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了,但他们真的很难改变了,就像我们与90后的年轻人同样有代沟一样,我们与父母也有代沟,我们不能要求父母牵就我们,那我们就要去牵就父母。想想小时候他们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原谅过我们多少次错误,现在我们也需要用同样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有些事情,如果我们觉得父母说的不对或者做的不对,我们不用当场反驳他们,先答应下来,至于做不做,怎么做,他们可能并不太关心。有时候为了让他们开心,一些善意的谎言也是有必要的。

只要我们高兴,父母做什么都愿意,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胸怀去包容我们的父母吧,从每天给他们一个微笑开始,从今天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

  怎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孝顺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孝顺之人得到众人称赞,反之,忤逆之人众人指责;天地鬼神敬重孝顺父母之人,而惩罚不孝之辈!世间孝顺之中,也有真孝与假孝之分。何为真孝?发自内心的尊重报答,并从行动上落实者称之为真孝;而假孝虽然从外表上看则和真孝无异,但其内心若是只为了别人的评议,实际上并不想这样去做,但为了不遭到众人的指责而伪做孝顺,此则称之为假孝。那么,我们怎样做才是有孝心的呢?

  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

  在生活上,物质所需、精神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虞欠缺。

  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

  儿女无论要做什么事,要创哪里一种事业,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感觉到你隐瞒他,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有十足的信任。

  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为,身为子女的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们一生受之于父母,怎忍心违逆他呢?所以中国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较容易,顺的标准比较难,顺父母的心意更难。

  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我们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他。

  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

  假如父母创造了什么好的事业,如:养老院、孤儿院或者办学校,办一些对社会福利的事业机构,为人子女者不能让它中断,要把父母的正业一直继承下去,这才是孝顺。

第2个回答  2013-12-07
这个孝应该是我们中国最不陌生的道德了,尊重老人,尊老、爱老,这个道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道德,最普遍的道德。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哪个地区,不管是什么职业,不管是哪个年龄段,人们共同认同这个道德。

  孝这个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很早人们就崇尚这个道德。这个孝在卜辞里头,在最原始的文字,在卜辞里头,它的形状像什么呢?像一棵树,树上头枝繁叶茂,上头有枝叶,底下是根。你这个枝叶不管多么复杂,多么繁多。但是你都根源于一个根,你的生命力在根,你都来源于这个根,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祖先,最大的老,当然我们是炎黄子孙,有炎帝,有黄帝,炎黄子孙。所以孝这个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是最重要的道德。那么孔子本人是非常非常重视这个道德的,孔子的《论语》里头,孝字出现了十七次。那么这个孝,很早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这个道德,不过,过去这个道德产生的时候,它还只是一种朴实的道德,自发的道德,用哲学的语言应该把它叫一种社会心理,它还不是一种思想体系,还不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是朴实,朴素的,自发的一种信念,自然产生的。那么孔子对孝这个道德的贡献在哪儿呢?在于他把孝从一种自发的道德,自然的道德,一种无意识的道德,最后把它提炼成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理论,一种思想,一种自觉的意识,这是孔子非常重要的贡献。它不再是自发的道德了,它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不再是一种朴素的东西了,是一种成体系的一种理论,他的贡献在于这儿。

  儒家讲孝,并不是让人们守着一种狭隘的道德,孟子说过这种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对我们老人好,对我们家长辈好,那么由此,我应该带着这种爱我们家老人之心,去爱别人。所以我们说,儒家孝的道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德。
对父母好
第3个回答  2021-03-10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 

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难治之病,情愿舍命换儿安;稍长,教给基本生活能力,供给读书,关心其成长,永不停歇。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是一生一世,可谓:亲情无价,骨肉情深。而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远是负着债的。

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是一种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孝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孝的真谛是:“报本思源、尊重生命、图谋发展”。

父母生前应做到:“尊重关爱,顺从意愿,不亏吃住,衣洁保暖,病有所医”。让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父母的过错,应柔和、细声进行劝谏,耐心温和地指出,决不能对父母进行粗暴的训斥和指责,更不能恶意地讥讽。

第4个回答  2019-01-31
“孝”字不是子在下嘛,而且上面象各老字,那就是我们做儿女的要把自己放在大人下面,就算委屈就算不甘心也没有办法,他们毕竟离见上帝越来越近,要让他们没有遗憾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有人孝顺,有人不孝。不孝的人我们不讨论,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孝顺父母的事,原因很简单,我们都是想孝顺父母的人。

从内心深处说,我们都希望可以孝顺父母,但往往我们不知道做些什么,或者怎么做。

有时候我们想让父母过的好,所以我们可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在做事,为父母做事,我们在潜意识里觉得这样就是对父母好。不过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些事情,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父母喜欢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包括父母的,比如我们很不愿意父母为我们做主,就像小菲不喜欢妈妈买的灯一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我们才仅仅活了二十几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肯定会比我们的父母强很多倍,但我们往往都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就更难接受了?

所以我想,孝顺父母并不是让父母按我们的想法做事,相反,是我们按他们的想法做事。不管我们长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都是孩子,是孩子就要学会听话。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父母的想法或做法很难理解,但同时,父母可能也会觉得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很难理解。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妥协。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尊重他们的意见,在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给他们脸色看。我们希望为父母做一些事情,但我们又忽视了一个问题,父母经历的事情远比我们多,他们的承受能力也远比我们强。

所以,在与他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告诉他们:我听你们的。在他们生气的时候向他们笑一笑,虽然这有时候很难做到。

除了原则性问题,我们听父母的,我想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当然了,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却包含了生活中和父母相处的各个方面,所以做起来不一定容易,也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仅仅是讨论。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不管我们做错了多少事,我们问的问题多么幼稚,父母都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如今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意,父母变起来很难,他们仍把我们当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是我们反过来哄他们的时候了。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父母和我们说,鸭子的嘴是尖的,我们可以很惊奇的问:真的呀?那哪天我也要看一看。我们不需要去和他们争论,说鸭子的嘴不是尖的,是扁的。事实上的是正确的,我们说的是对的,但这有什么意义呢?父母不会因为我们说的是对的就理解,他们分觉得我们变的不听话了。

所以事实有时候并不一定重要。也许父母的办事方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了,但他们真的很难改变了,就像我们与90后的年轻人同样有代沟一样,我们与父母也有代沟,我们不能要求父母牵就我们,那我们就要去牵就父母。想想小时候他们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原谅过我们多少次错误,现在我们也需要用同样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有些事情,如果我们觉得父母说的不对或者做的不对,我们不用当场反驳他们,先答应下来,至于做不做,怎么做,他们可能并不太关心。有时候为了让他们开心,一些善意的谎言也是有必要的。

只要我们高兴,父母做什么都愿意,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胸怀去包容我们的父母吧,从每天给他们一个微笑开始,从今天开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