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求高人!!!

如题所述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强调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基础作用,也蕴涵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建立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邓小平在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时,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些概念,但其内容无疑包含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又强调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解放生产力,讲的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离开生产关系范畴,解放生产力就无从谈起。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正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要求,其本来含义,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促进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有一个上层建筑的保障问题。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二者的有机统一,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切实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整个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论述都是围绕着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问题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二、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本质论一开始就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强调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基本原理,而且纠正了以往的一个理论失误,即不顾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把发展生产力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但都没有讲到社会主义社会还要解放生产力,邓小平讲到了。他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②这个“讲全了”其意义是极其重大的,因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还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辩证统一起来,才是全面的理解。只讲发展生产力,不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否与之相适应,即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是否解除了,只能陷入盲目性和片面性,结果是生产非但发展不了,还会退下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是生产力发展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它贯穿于全过程,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活动,一切服从于它、服务于它的都是手段。为实现共同富裕,要运用一切中介手段,包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些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如当生产力作为手段被创造时,它就成了目的。为了发展生产力,我们要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在这里发展生产力是目的,改革开放就成了手段。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发展生产力是根本手段,而实现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要靠根本手段来实现的,根本手段也贯穿整个过程,根本目的的每一步实现都要依赖生产力的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二位的手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反对两极分化,消灭剥削。

手段与目的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但是,手段的发展具有优先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个前提下,生产力的发展与共同富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它们的关系中,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手段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的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手段中包含着目的,目的中也包含着手段,共同富裕每实现异步都可以转化为发展生产力的手段,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了,它就转化为实现更高级目的的手段,当然这已经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和范围。社会主义本质论强调了目的与手段的地位与作用。目的象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一条基线也贯穿始终,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只能是一种空想。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
四、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首先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了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必须通过革命或改革去解放生产力,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邓小平又没有仅仅停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方面,而是在强调共性的同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制度的个性,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让全体人民共同过上富裕、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因此,它不允许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和现象存在,不允许与剥削制度本质相联系的腐朽思想意识和没落的生活方式蔓延。只讲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不讲其目的,社会主义就会沦为与剥削制度下的社会一样,经济发达但精神贫乏,科技进步但道德滑坡。这样的社会是畸形的社会,根本谈不上全面发展。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界定,鲜明地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特质的辩证统一。
五、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伴随生产社会化过程而产生的一个突出的综合性问题,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也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经济发达的社会,应当比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这就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工作效率。因此,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中,首先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效率原则的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动力机制,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改革,把效率意识、效率观念推广至一切领域,以落实个人物质利益,使其与工作成果挂钩来求得效率。与此同时,邓小平又重视由于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带来的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收入分配的过分悬殊,防止因此而社会分配不公。他强调,社会主义还要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一定要逐步消除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其它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公平原则的要求。效率与公平两方面的统一,就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本质论”中,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统一起来,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又防止了因社会分配不公而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以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六、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一连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5个动词,这清楚地表明,社会主义本质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极大丰富、没有剥削、消灭了贫穷和两极分化、实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本质,和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资料不够丰富、存在一定程度的剥削和不等程度的贫穷、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的现实本质的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还受到很大的制约;社会主义理想本质和现实本质的巨大差距,决定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展示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当代社会主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尽快地缩小社会主义的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的差距,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本质而奋斗。事实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不完全等于现实社会主义本质,相反,现实社会主义的展现与理想社会主义本质的差距,正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自我完善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在这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既反映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又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把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来了,从而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蕴含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七、既定性与过程性的辩证统一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与社会主义理想本质存在着鲜明的反差,于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表示不理解。究其思想方法来说,是由于不是把社会主义本质的既定性和过程性统一起来,而是把两者割裂开来。邓小平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时一连用的5个动词也表明,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体现只能是最终结果。这样的表述,体现了“过程论”的思想方法,以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既定性和过程性相统一的思想方法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它表明,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既定的,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又具有过程性,它所体现的是由不够充分到比较充分和最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这样渐进的阶段性过程构成的。这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现实生活的一把钥匙。

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本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是既定性和过程性的统一。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既定性、客观性来看,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现行的各项基本的方针政策,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符合的,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从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过程性、渐进性来看,本质的体现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仅是初步的,很不充分的,要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来看,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凡是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各种政策和措施都是社会主义所允许和需要的。
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
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及这一理论的酝酿、提炼过程中,都强调了这一点。他十分强调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冒”,这本身就意味着解放生产力包含着解放精神生产力。他多次强调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更表明发展生产力也当然包括发展精神生产力。没有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固然会使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失去基础,但失去精神生产力提供的支持,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在整个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科技文化建设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动能;资金、劳动力的投入可以创造产值,使生产力的发展形成量的积累;科技文化的进步则可以出效益,使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能、量、质三者齐全,才算真正发展生产力。否则生产力发展过程要么会走偏方向,离开共同富裕这个目标,要么经济建设会陷入短期行为,搞破坏性的生产经营。

不仅如此,邓小平还强调在解放、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消灭剥削,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要抵制剥削制度有本质联系的腐朽意识形态,打击与剥削制度有本质联系的社会丑恶现象。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丰富、充实。否则,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变成病态的社会。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朝气活力、公正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是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辩证统一的社会。
九、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也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看,社会主义应该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应具有更加发达的生产力,它的目的应该是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真理。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薄弱的环节上产生的,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存在着一系列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因此,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特别强调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也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共同富裕是现实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而共同富裕的实现不是靠其他的什么办法,只能靠发展生产力,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行动中的价值取向;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评价,邓小平又将此具体化为“三个有利于”标准。显然,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是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证明,不发展生产力,即使是实现了社会主义,也只能是共同贫穷。没有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发展了生产力,也只能是两极分化。

总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坚持了真理原则的唯一性、客观性,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又符合价值原则主体性、多元性的特征,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和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依据。
十、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普遍原理和具体实践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思想基础。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概括。
邓小平正是在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在批驳中国过去建设实践中出现的穷社会主义及“四人帮”的假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认识与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因此,他特别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列入社会主义本质中,是对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反映时代特征的发扬;而把解放生产力也列入社会主义本质中,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并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还继承和坚持了《共产党宣言》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的传统,强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我们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之一③。与此同时,邓小平又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几十年来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去盲目追求更高形式和程度的公有化,反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经验,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时,把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蕴涵在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之中,从而使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可以根据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具体确定。可见,邓小平是真正地提升与超越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确立来源于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是邓小平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长期思考和探索的结晶。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地体现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当代具体实践辨证结合的产物这一本质的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9
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二、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三、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
四、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五、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六、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七、既定性与过程性的辩证统一
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
九、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
十、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的辩证统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