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如题所述

李广不能封侯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功不够。

李广有其名,也有其实,但并无其功。汉代封侯的标准,相对于秦朝时难度增大不少。除了捕斩敌军重要将领之外,还要斩敌千级以上。李广前期对匈奴作战以防守为主,后期出击战中只取得了三次不见敌人和二次覆没的尴尬战果。

2、运气不好。

李广年轻时,打出了很多以少胜多,惊世骇俗的经典战役,但西汉的国力有限,并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对匈奴的作战;及至汉武帝时,汉朝扭转被动,主动出击,此时李广已经垂垂老矣,汉武帝并不同意他去进击匈奴老巢,后来勉为其难,让他做了前将军

李广固执己见,在汉军出塞后,又迷失道路,最后落得自尽的下场。

3、治军不严。

作为主要将领,李广喜欢单独行动,常常使自己处于险境,很多次都是侥幸生还。用兵并不是逞个人之勇,李广所起的作用并不正面。李广的军队管的非常宽松,这与治军严明的程不识形成了鲜明对比。

人们时常为李广鸣不平原因

一方面,李广名气太大,以剽疾迅猛、骑射精绝著称,是匈奴最为害怕的汉代将领之一;

另一方面,李广为人非常正直,而且体恤士兵,但李广不善言辞,只懂得做事,并不知道表功。李广的行为感动很多人,正如司马迁所写“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为一个有遗憾的历史人物,李广其人是受到司马迁高度认可的。司马迁写李广,着墨很多,突出了很多细节,其感情可见一斑。不过从落寞英雄论,司马迁笔下的李广,不是李广,而更像不得重用,甚至被折辱的一类人,这无疑暗合了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的心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3
汉名将李广对自己终生未能封侯一事,似乎有些耿耿于怀又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去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那个叫王朔的相面先生把李光不得封侯的原因归结为“杀降者八百余人”。其实王朔或许还不知道,李广还为了报复杀过一个霸陵尉。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从雁门关出发攻打匈奴失败并被匈奴俘虏,所幸又逃了回来。按汉朝的法律李广本应被处死,后来出钱赎了死罪,被削职为民,闲居在家。一天晚上李广带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朋友在田间饮酒。回来时路过霸陵亭,恰巧那天晚上霸陵亭尉也喝醉了酒,便喝令李广,不让他通过。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亭尉因喝醉了酒,根本不管什么李将军不李将军,便理直气壮地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晚通行,何况是前任呢?”那晚李广就只有停宿在了霸陵亭下。这事过去不久,匈奴入侵,汉天子又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求派霸陵尉一起和他去抗击匈奴。但是到了军中,不由分说李广就处死了霸陵尉。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霸陵尉死得有些冤。不管当时他喝没喝醉酒,他的做法都是无可非议的。既然现任将军都不能夜晚通行,你李将军又有什么特权来破坏这规矩呢?就因为按规矩办了,扫了前任李将军的面子,当前任李将军变成现任李将军手中握有生杀大权之后,霸陵尉就只有引颈就戮了。李广的心胸怎么会狭窄到这种程度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一个按规矩办事的人置于死地,这种事不要说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将军,就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平头百姓也是做不出来的。但李广做出来了。至此我们便找到了李广不封侯的原因了。做个将军你都可以为了不值得的并且错在自己的一点小事去开杀戒,若封了侯,别人还活不活了?
大家或许还都记得发生在汉朝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出自《史记》。是说汉文帝时为抗击匈奴的入侵,汉文帝派三路大军驻守在北部边境。后来文帝亲自到边防劳军,御驾到达霸上刘礼的军营和棘门徐厉的军营,军中将士均迎进送出,给足了皇帝面子。但是到达周亚夫驻军的细柳营时,却遇到了不少麻烦。周亚夫不仅不出营迎接天子,而且军中将士都披坚执锐如临大敌。天子的先导官跑到军营门口,吃了闭门羹。无奈先导只有扯出天子这面大旗说,皇帝就要到了。守军将士却说: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无奈先导只有悻悻而回。这还不算,等天子真的来到营门口时,这位居九五的皇帝照例吃了周亚夫的闭门羹。汉文帝没办法只有令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称自己要慰劳军队。此时周亚夫才打开营门。但又不许车马在军营中奔跑,汉文帝只有拉紧缰绳缓缓而行。周亚夫这一折腾,按理说应该弄得龙颜大怒了吧。但恰恰相反,龙颜不仅没有大怒,周亚夫反而受到了文帝的赞赏,称他为真将军。到死时汉文帝还不能忘记这为真将军,告诫太子,如国家有难,周亚夫可担当领兵的重任。如果按李广的逻辑,这周亚夫死一千遍也是罪有应得。然而汉文帝不愧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君之一,他所以被称为明君,从对待周亚夫态度上就可见一斑。
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像李广这样小肚鸡肠的人,的确不应被封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第2个回答  2007-05-13
李广何以不封侯

西汉名将李广对自己终生未能封侯一事,似乎有些耿耿于怀又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去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那个叫王朔的相面先生把李光不得封侯的原因归结为“杀降者八百余人”。其实王朔或许还不知道,李广还为了报复杀过一个霸陵尉。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从雁门关出发攻打匈奴失败并被匈奴俘虏,所幸又逃了回来。按汉朝的法律李广本应被处死,后来出钱赎了死罪,被削职为民,闲居在家。一天晚上李广带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朋友在田间饮酒。回来时路过霸陵亭,恰巧那天晚上霸陵亭尉也喝醉了酒,便喝令李广,不让他通过。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亭尉因喝醉了酒,根本不管什么李将军不李将军,便理直气壮地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晚通行,何况是前任呢?”那晚李广就只有停宿在了霸陵亭下。这事过去不久,匈奴入侵,汉天子又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求派霸陵尉一起和他去抗击匈奴。但是到了军中,不由分说李广就处死了霸陵尉。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霸陵尉死得有些冤。不管当时他喝没喝醉酒,他的做法都是无可非议的。既然现任将军都不能夜晚通行,你李将军又有什么特权来破坏这规矩呢?就因为按规矩办了,扫了前任李将军的面子,当前任李将军变成现任李将军手中握有生杀大权之后,霸陵尉就只有引颈就戮了。李广的心胸怎么会狭窄到这种程度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一个按规矩办事的人置于死地,这种事不要说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将军,就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平头百姓也是做不出来的。但李广做出来了。至此我们便找到了李广不封侯的原因了。做个将军你都可以为了不值得的并且错在自己的一点小事去开杀戒,若封了侯,别人还活不活了?
大家或许还都记得发生在汉朝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出自《史记》。是说汉文帝时为抗击匈奴的入侵,汉文帝派三路大军驻守在北部边境。后来文帝亲自到边防劳军,御驾到达霸上刘礼的军营和棘门徐厉的军营,军中将士均迎进送出,给足了皇帝面子。但是到达周亚夫驻军的细柳营时,却遇到了不少麻烦。周亚夫不仅不出营迎接天子,而且军中将士都披坚执锐如临大敌。天子的先导官跑到军营门口,吃了闭门羹。无奈先导只有扯出天子这面大旗说,皇帝就要到了。守军将士却说: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无奈先导只有悻悻而回。这还不算,等天子真的来到营门口时,这位居九五的皇帝照例吃了周亚夫的闭门羹。汉文帝没办法只有令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称自己要慰劳军队。此时周亚夫才打开营门。但又不许车马在军营中奔跑,汉文帝只有拉紧缰绳缓缓而行。周亚夫这一折腾,按理说应该弄得龙颜大怒了吧。但恰恰相反,龙颜不仅没有大怒,周亚夫反而受到了文帝的赞赏,称他为真将军。到死时汉文帝还不能忘记这为真将军,告诫太子,如国家有难,周亚夫可担当领兵的重任。如果按李广的逻辑,这周亚夫死一千遍也是罪有应得。然而汉文帝不愧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君之一,他所以被称为明君,从对待周亚夫态度上就可见一斑。
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像李广这样小肚鸡肠的人,的确不应被封侯。
第3个回答  2012-06-20
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中将,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威名也为匈奴胆寒。后来汉匈开战,匈奴几乎都是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李广所在部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是,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李广可以说是一个匈奴化了的汉朝将领,他的带兵特色和作战方略都有很强的匈奴特色,比如军令宽延,逐水草而居。作战勇猛,精于骑射,但缺少了汉朝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和整体性特色。而汉军对匈奴的优势,正在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正是李广之所以无法在对匈奴作战中建功的重要原因。在汲取了别人长处的同时,却屏弃了自我的优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李广战史中最精彩的战例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27年的出击战,一次是两年后的河西会战,第一次,他率一万大军被匈奴单于三万主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却也使匈奴遭受了同样的杀伤,并使得卫青可以穿越匈奴两路主力的空隙,直导匈奴后方。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贤王四万主力包围,鏖战六天,全军只剩四百人,却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击浑邪王。从两次战役中可以看出李广的特点,作战勇猛,冲击力迅速,战斗力强大,却多为以硬碰硬的打法,缺少战术的变通,且贪功恋战,易于本队脱离,造成被敌人包围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霍去病则聪明的多,在匈奴改变部署的情况下毅然改变行军路线,直导其薄弱环节,终取得完胜。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但他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其单兵作战能力勇猛,却缺少通观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好的将军,却作不成一个好的元帅。后来漠北决战,卫青令他从侧翼出击,从军事角度讲,并非是看轻李广的才华,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广作战冲击力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可惜天不助李广,一场沙暴毁灭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使他遭受了横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作为一个将军,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尊重。
第4个回答  2012-06-21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