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煎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药的煎法恰当与否,是直接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加以注意。
汤剂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剂型,药物的有效成分全靠煎煮得法而获得,所以要掌握正确地煎药方法。
1用具:广泛使用有盖的砂锅。砂锅的性质稳定,不会与药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受热均匀,散热又慢,是最经济实惠的煎药工具。也可用其他搪瓷制品。但铁、铜、锡等金属锅不能用。因为它们会与药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起反应,降低药效。甚或产生有毒物质。
2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蒸馏水都可以。但是含矿物质和盐类过高,或被农药、放射性物质污染过的水,均不宜煎煮中药。加水量一般以药物的一倍半至三倍为宜。煎取的药汁总量在200~400毫升之间。煎煮二煎时,因药材已吸足水分,所以用水要比头煎减少一半左右。
3浸泡:一般中草药都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有的还比较致密,有的药物里面含有蛋白质和淀粉,直接煎煮会使蛋白质凝固在细胞里,淀粉也被糊化,使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影响疗效。经浸泡后,使药湿润变软,细胞膨胀甚至破裂,有效成分就容易被煎出来。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剂,浸泡30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剂,浸泡60分钟左右。浸泡中药一般用凉水或温水。
4火候:应先武火急煎,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
5时间:一般的中药以煎煮两次为宜。煎药的时间以煮沸后开始计算,解表剂、理气剂,一般头煎5~10分钟,将药汁摅出后,再放水进行二煎,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25分钟。
此外,在煎药过程中,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和反复搅拌,以免使挥发成分损耗过多,一般一煎搅拌一次。对一些矿物、甲壳类药物,在药剂中都另包成一个小包,药方上写着“先煎”或“先下”的应先煎40分钟到一个小时。后下药物在即将煎好时才下锅,文火煎5~10分钟就起锅。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有些药物用纱布将药先包好,再入锅与其他药物同浸泡、同煎煮,如旋复花、青黛、马勃、赤石脂等,处方上标明“包煎”或“包”字样。某些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犀角、羚羊角等,在配入药剂使用时,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被其他同煎药物的吸收,而单独另煎或另A,处方上标明“另煎”或“另A”字样。胶质、粘性大且易溶的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会发生粘附,或粘锅煮焦而影响药效,故应在他药煎好后,放入去掉药渣的药液中微煮,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如阿胶、鹿角胶、饴糖、蜂蜜等,处方上会标明“烊”或“烊化”字样。含有挥发油、容易出味,用量又少的药物,可用开水半杯,或用煮好的一部分药液趁热浸泡(须加盖,以减少挥发),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散剂、丹剂、丸药、自然汁及不宜煎服的其他药物,如朱砂、三七粉、犀角粉、黄连粉、沉香粉等,宜用水或药液冲服,处方上标明“冲”或“冲服”的字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