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是写给谁的

如题所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后在赴颖州上任途中病死。

本文写于1046年,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1047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因为二人同是被贬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既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又表达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