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是什么级别

如题所述

泉州台商投资区位于泉州市中心城区东面,泉州环湾城市中心区域,与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东起惠安七一围垦区,西至洛阳江。

南临泉州湾,北靠沈海高速公路,涵盖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4个乡镇和惠南工业区(省级开发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包括7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2.87万人。

辖区内拥有海岸线24公里,洛阳江岸线21公里,河流总长度24.5公里,水域面积4.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81.95公里,12个以上的10万吨级码头和多个万吨级码头,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湖区、被誉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

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至秀涂25公里海岸带、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百崎回族乡、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湿地面积6300亩的洛阳江红树林等等。

北部有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福厦铁路、漳泉肖铁路和国道324线,南有石湖港区、秀涂港区和福建省道201线、泉州环城高速公路,距离泉州火车站8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惠安站14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离晋江机场约20公里。

国道324线贯穿投资区北部,是中国少有的依江、傍湖、临海区域,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扩展资料:

优势

在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1、区位优势。投资区与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西靠洛阳江,南临泉州湾,中间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湖区、被誉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拥有海岸线24公里,12个以上的10万吨级码头和多个万吨级码头,是中国少有的依江、傍湖、临海区域,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2、城市依托。投资区规划及控制范围已列入了2009年5月福建省建设厅审查通过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范围,可以充分借助中心城市的延伸和辐射,承接中心城市的人才、科技、教育、经贸、文化和金融服务等。

3、交通完善。投资区北有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福厦铁路、漳泉肖铁路和国道324线,南有石湖港区、秀涂港区和福建省道201线、泉州环城高速公路。

距离泉州火车站8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惠安站14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离晋江机场约20公里,国道324线贯穿投资区北部。

4、人才保障。泉州地区拥有国立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闽南理工学院、泉州泰山航海学院、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电力学院、陶瓷学院等多所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院校,且设有七个博士后工作站,为投资区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产业基础。泉州已初步形成了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成效显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泉州台商投资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8
最早属于清濛工业区分区。现在挂上国字号了,属于国家级。直属泉州市辖。包括四个镇级行政单位。有大量工业企业。和泉州市行政中心隔着一道小海湾。从惠南工业区开车到市区只需要不到二十分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泉州台商投资区位于泉州市中心城区东面,泉州环湾城市中心区域,与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东起惠安七一围垦区,西至洛阳江,南临泉州湾,北靠沈海高速公路,涵盖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4个乡镇和惠南工业区(省级开发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包括7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2.87万人。
辖区内拥有海岸线24公里,洛阳江岸线21公里,河流总长度24.5公里,水域面积4.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81.95公里,12个以上的10万吨级码头和多个万吨级码头,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湖区、被誉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至秀涂25公里海岸带、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百崎回族乡、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湿地面积6300亩的洛阳江红树林等等。
北部有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福厦铁路、漳泉肖铁路和国道324线,南有石湖港区、秀涂港区和福建省道201线、泉州环城高速公路,距离泉州火车站8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惠安站14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离晋江机场约20公里,国道324线贯穿投资区北部,是中国少有的依江、傍湖、临海区域,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人文积淀】
泉州台商投资区文化积淀丰厚,人文荟萃,文物众多,区域内著名的历史文物有“海内第一桥”的泉州洛阳桥、百崎回族郭仲远墓、留公陂、昭惠庙、义波祠、云盖寺、秀峰岩摩崖石刻、陈三坝古水利工程等43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另具一格的石雕、金雕、木雕工艺,以及武术、南音、高甲戏等璀璨的民间艺术奇葩。泉州台商投资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哺育出明朝进士庄应正、陈子佐、庄毓庆、庄毓杰,清朝爱国思想家、文学家陈金城,近现代的爱国侨领王泉笙和华侨将军陈青山等一批英才俊彦。还有世界十大民歌之一
《康定情歌》的采编者音乐家吴文季,中共中央常委陈伯达,以及当代涌现出来的书法家、摄影家、作家、诗人、南音演唱家、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艺术家。
【发展定位】
泉州台商投资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台资聚集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支撑的滨水生态新城,将按“产业、港口、城市”三大主题实施开发建设。其中产业方面,重点打造绿色智能交通、光电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以上市企业创业园为主的现代综合产业、高端服务业等五百亿产业集群,发展现代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科技、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建设六大产业园区,目前已引进玖龙纸业、中国北车、钧石纳米碳薄膜透明电极材料等重大项目。港口方面,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临港物流园区,形成保税港区、海铁联运区、临港加工区、现代物流园、普通港区、一般物流园区等六大功能区,实现出口加工、保税物流、港口作业区“三位一体”的功能。城市方面,泉州台商投资区将结合水系、生态廊道、城市绿带,形成多级生态廊道体系,形成“山耸城中,城在绿中,江海绕城,水绿相融,城岛相映,融山、水、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形成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化滨海生态新城。
【体制机制】
为保证新区各项工作有序运作,泉州台商投资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部制、少部门”模式,着力建立集中精简、高效快捷、亲民务实的管理运行机制。区党工委、管委会部分领导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9个工作部门,同时设立区纪工委,为泉州市纪委派出机构;设立区档案局等25个事业单位。目前区直部门核定行政编制61名、事业编制164名,实有行政在编61名、事业在编127名,国企人员231名;此外,设立公安、边防、行政执法等3个市直属部门,工商、税务、电信、金融等已在台商区设立机构。
2013年9月14日,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印发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核定确认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为党工委办公室(加挂管委会办公室牌子)、党群工作部、综治工作办公室、环境与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科技经济发展局(加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牌子)、投资促进局、教育文体旅游局、民生保障局、财政局等10个工作部门;同时设立区纪工委,作为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委托泉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管理;设立区监察局,作为泉州市监察局的派出机构,与区纪工委合署办公。目前,台商区正在研究区直部门“三定”方案。
【建区沿革】
泉州市于1996年开始筹划建设台商投资区,2004年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
2010年3月8日,经福建省政府研究同意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委托泉州市管理。
2010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
2010年5月20日,《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获得原则通过,7月15通过专家技术评审。
2010年6月1日,惠安县所辖的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和惠南工业园区成建制移交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合了开发区和行政区职能,实行“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
2010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园区落户泉州台商投资区。
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
2012年7月9日,中央编办批复同意泉州台商投资区机构升格为副厅级。
2012年12月24日,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获泉州市人大审议通过。泉州台商投资区的设立,是国家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承载着建设海西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实验区、海西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是泉州市加快发展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极,是建设泉州现代化海湾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台工作】
泉州台商投资区是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距离台中仅有90多海里,有着对台五缘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块“国字号”招牌的叠加优势。三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突出对台招商,广泛开展新区推介,多次组团前往台湾开展经贸活动,建立了对台五大对接平台,即在台北、高雄分别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台北服务处和高雄服务处;与台湾电电公会建立了密切联系机制;与台湾南部科学园区建立了“姐妹园区”;与台南市工业会互设办事处;与台湾有关单位签订委托招商协议书,建立了宣传推广、信息互通、项目推介、人才培训等方面合作关系。设立服务台商绿色通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台商投资环境。同时深
化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举办妈祖文化民俗交流活动、两岸摄影家联谊会、“世界文化名人村”入驻活动等,选取两岸文化的交汇点,精心打造常态化的两岸交流活动年度盛举。台湾天岗精密机械、晋亿物流等一批台资项目相继落地投建,台湾圆山饭店、台湾城、巨星造船厂、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巨大捷安特自行车、中商企业集团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台资项目正在洽谈中。目前共有台资企业31家,投资总额7000万美元,利用台资额5000万美元,实际到资4024万美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主要从事鞋服、工艺礼品、金属制品等行业,2012年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6.5亿元,2012年纳税总额约3120万元从业总人数约2700人。对台招商引资工作上成果显著,着力打造两岸产业对接的示范区。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15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61.17亿元,增长40%;财政总收入从6.19亿元上升到10.02亿元,增长61.87%,增幅位居全市第二,一举进入全省30个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区、市)行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出口商品总额等6项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在规划建设方面,引进世界一流的规划设计院和专家技术团队,对方圆2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全方位规划,形成2010~2030年总体发展蓝图。在产业发展方面,着力培育壮大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中国北车、玖龙纸业等一大批国内和港台地区一流的名优龙头企业入驻台商区,形成机电设备、鞋业鞋材、纺织服装、工艺品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36家,超亿元企业104家,共签约43个项目,投资额320多亿元人民币,已入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33个,已
投建投资超5亿元项目3个。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五纵五横”路网为骨架,全面铺开包括金屿、百崎跨海大桥、各个工业片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台商投资区导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在民生优先方面,实施“教育强区”五年规划,大手笔地与澳大利亚合作建设国际教育园区。三年来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使台商投资区面貌焕然一新。
未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将按照海西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主动作为,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全力加快“产业、城市、港口”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形成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增长极;用20年时间,建成一个GDP超千亿元、产值达三千亿元、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人口达70万人的泉州新城。经济总量跻身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前列,建设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示范区;泉州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港口物流业主要集聚区;未来城市中心与现代化滨水生态新城。
第3个回答  2012-06-06
前不久挂上国字号了
第4个回答  2012-06-03
国家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