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16.6孔子曰: “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注释】

▲侍于君子:侍奉君子。前提是侍奉的人是君子而不是小人。朱熹《论语集注》:“君子,有德位之通称。”

▲愆[qiān]:过失,错误。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没与你谈话,或没询问你问题,你乱插话,这是过于急躁,急于表现自己。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与你说话,问你问题,你却心存顾虑不说了,这是隐瞒实情,是不坦诚,不直率。不能直道事人。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能察言观色,不分地方,不分场合,随随便便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没有识别能力,盲目,不尊重的表现,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学而篇》1.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瞽[gǔ]:本义为瞎眼,指没有识别能力,盲目。

【译文】

孔子说:“侍奉君子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不该发言的时候就发言,这是急躁;该发言的时候不发言,这是隐瞒;不能察言观色而冒然讲话,这是盲目。”

【学而思】

参读:

《公冶长篇》5.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雍也篇》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乡党篇》10.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子路篇》13.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卫灵公篇》15.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卫灵公篇》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卫灵公篇》15.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季氏篇》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微子篇》18.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知识扩展】

《荀子·劝学篇》曰:“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所以还不能与他谈论却谈了,叫做浮躁;应该同他谈论却不谈,叫做隐瞒;不看对方脸色而谈,叫做盲目。所以君子不急躁、不隐瞒、不盲目,而是谨慎地对待其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