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在萄葡架下》

如题所述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教学内容:《在葡萄架下》
教材分析:
歌曲《在葡萄架下》是选自五年级上学期第七课,这是一首欢快轻松、富有维吾尔族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全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来到葡萄园过对日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欢乐之情。全曲2/4拍,二段体,C七声宫调式。歌曲中包含的附点音符的舞蹈性节奏一下子就表现出新疆维吾尔族人民那种能歌善舞的特点。
设计理念:
本课以少先队员过队日为主线,全方位地展开听、唱、奏、演等各种音乐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信歌唱的能力及综合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他人沟通、融洽情感,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陶冶情操、体验美得愉悦。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2、能学习模仿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能自主创编简单的新
疆舞蹈和打击乐节奏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设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到切分节奏充满动感、强调语气、加强力度的节奏特性。能准确唱出歌曲《在葡萄架下》中的切分节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琴、光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学生听新疆维吾尔族音乐进教室并师生问好。
二、律动导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舞蹈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的音乐?
生: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
师:你们对新疆有哪些了解呢?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学唱新歌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小结: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
哈萨克、克孜克孜等民族都能歌善舞。新疆有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展示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到吐鲁番的葡萄架下,跟能歌善舞的新疆少先队员一起过个快乐的队日,怎么样?
板书《在葡萄架下》
师:过队日之前,新疆的小朋友有几点要求:
第一关(图片1、发声练习)
学生完后教师点击(出示:图片二恭喜你们过关了!)
第二关(图片三:节奏练习由易到难)
(图片四:视唱练习 歌曲的难点乐句)
(图片五:恭喜你们又过关了!)
师点击:恭喜你们冲关成功!
2、学习歌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歌曲听的时候请思考:
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热烈、欢快
3、学唱歌曲,表现情绪
(1)师:葡萄园里一派欢乐景象,少先队员在干什么呢?我们读了歌词就知道了。(按节奏读歌词,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读后半句。)
师:到底是歌舞之乡,他们又唱起了动听的歌,我们也加入吧!(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轻声的跟唱旋律。)
(2)跟琴用“来”模唱旋律。
(3)跟琴唱歌谱。添加歌词
(4)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接龙的方式演唱这首歌曲,老师唱前半句,同学们唱后半句。好吗?
(教师弹琴,师生接龙唱词。)
四、歌曲表现
1、分析歌曲,演唱处理
教师: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相信通过刚才的演唱大家已经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师:好听的旋律如果加入适当的装饰音记号,会让旋律更加富有个性和生命力,我们来找歌曲里都有哪些装饰音?
学生回答下滑音记号、重音记号、波音记号
出示板书(贴卡纸:带装饰音和不带装饰音的乐句)
师:第一、二乐句前出现了下滑音记号,你觉得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表现了“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吐鲁番的自豪心情。)
师: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来演唱这两句。(教师指导学生演唱。)
师:为什么第三乐句既有下滑音又有重音记号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对,这里表达了少先队员热烈奔放的情感,切分节奏、下滑音、重音记号以及衬词的运用,使丰收的场面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师:让我们充满激情来演唱这一句。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三乐句。)
师:波音记号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想唱一唱没有波音记号的这一句。(指导学生演唱)
师:再来唱一唱有波音记号的这一句。(指导学生演唱)
师:那个效果好?为什么?(有波音记号显得快活而俏皮)
师:那就让我们快活而俏皮地演唱这一句吧!
(指导学生演唱第四乐句。)
师:让我们带着欢快轻松的表情,加上装饰音记号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表现新疆少先队员的热烈欢快的情绪。
2、综合表现,激情歌舞
打击乐器的加入会使我们的歌声增添欢乐的气氛,让我们用打击乐器和歌声一起来表现这首歌。(集体演唱,部分学生自主选择打击乐器,如:手鼓、铃鼓、碰铃、串铃等,创编固定节奏进行伴奏。
五、拓展小结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在这快乐的队日里,让我们感觉到这丰硕、鲜美的葡萄是人们用辛劳的汗水培育成,更感觉到我们的兴奋生活离不开人们的心勤劳动,让我们期盼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队日吧!同学们,下课。

个性修改(手写)

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