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城市是因为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 )?

孝感

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自东汉末年以来,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历史上,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发生于东汉末年,史载:“董永,青州千乘(今山东省博兴)人,东汉末,避战乱奉父徒湖北荆州丹阳,二百多年后,在南朝刘宋时,丹阳以董永行孝之故,改名‘孝昌’”。

何以得名孝昌,传说宋文帝刘义隆被其长子刘劭所弑,其三子刘骏在西阳(黄冈与浠水)地区讨伐,出师不利,退守丹阳。某日,有一老者献策,劝其大张“孝 ”字旗帜,全军易服戴孝,檄文通告全国,兴兵替父报仇,履孝道,可遂其志。言毕,飘然而去。刘骏纳其言,果然转败为胜,登基后,悬榜寻赏献策老者,不得,却得一藏头诗:孝为百善首,子报君父仇,懂得其中意,永固得千秋。方悟,老者是孝子董永显圣,于是将董永行孝之地改名为孝昌,以谢孝子显灵相助。

尽管这只是传说,但他却寄托着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焕文先生所著《董永故事探源》一书,用翔实的资料证实了这一史实:刘骏称帝后,他的28个儿子都以孝排名,为了使“诸德之本”的孝在社会上肃然成风,所以在孝建元年将安陆这个传说出了几位大孝子的地方的东部析置为孝昌县。又过约470年,因避讳改名孝感。

由此看来,不论是七仙女的传说,还是孝武帝刘骏的史实,孝感这两个字都包含着“孝行感天”的深刻含义,孝感二字与董永是分不开的。而湖北省孝感也是全国惟一一个因孝而得名的城市。

孝感既为董永故里,其遗址很多,集中分布于两地:今孝感市区和董永曾长期生活过的今孝南区毛陈镇。

理丝桥,位于孝感东北滚子河上,清《光绪孝感县志·桥梁》载:“理丝桥,以董永遇织女于此理丝(为名)。明万历知县彭之轨重修。”

傅家冲,孝感城北门外(现为市区),传为董永贷钱的傅员外家。

故里碑,孝感城北门外,为青石砌成,石碑高两米,碑文为“汉孝子董永故里”七个正楷大字。

董公墓,孝感毛陈城东老屋乡北有两座墓并立,左为“汉孝子董公永先代之墓”,右为“汉孝子董公永墓”。两墓皆立有石碑,为清代所立。为现存的孝感古八景之一。

孝子祠,孝感城关小东门处立有董永塑像的“孝子董公永祠”,原祠正堂立有董永像。据县志记载,孝子董永祠最早建于城关北门,明代迁至文庙东面,与唐代忠臣张汴合祀,改名“孝祠”;清代改建于文昌殿西北门,立匾为“孝子董公永祠”。

现代以董永命名的街道、建筑在孝感更比比皆是。

建于1984年的董永公园以优美的园林艺术再现董永等中国古代感天动地的行孝故事,已吸引了近200万中外游客。在孝感市的入口处竖立了“董永故里” 牌匾,建成了槐荫广场,还在新月圆和火车站立了“满工还家”和“天仙配”的雕塑。孝感市还有槐荫大道、理丝小区、理丝路、仙女路等。

可以说孝感因董永而闻名,董永为孝感这个城市赋予的浓郁的孝德文化特色。在董永公园陈列的“二十四孝”蜡像馆中,西汉时“卖身葬父”的董永,东汉时“扇枕温衾”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三个孝子的故事均出自孝感。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优良传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钦!”将孝视为为人之本;认为:“事孰为大,事亲为在……事亲,事事本也。”把孝亲视为万事之首。

有专家认为,孝是中华民族解决世界性老龄问题的一个“偏方”,对解决家庭伦理道德中存在的缺憾问题具有实践意义。在强调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用现代理念诠释“孝文化”,对于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有积极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2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董永故里
第2个回答  2008-09-23
孝感..! 孝感动天吧..! 说的就是孝感的董永
第3个回答  2008-09-12
孝感市
第4个回答  2008-09-13
湖北省孝感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