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坤的电影《门》的评价!?

听听你们的评价?

当中国电影向各个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影片做出挑战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中国电影在这条路上不断求索。如今这部李少红的《门》就对惊悚片发出了挑战,照理说,女性导演一向不以拍惊悚片题材见长,令我感到失望的就是新生代女导演李虹的《诅咒》,但是凡涉及到爱情片的题材反倒给她们增加了发挥的余地。此次出现的《门》就是一部夹杂着爱情的惊悚悬疑片,虽说遗憾颇多,但也不乏对中国电影类型的摸索和探寻。

  在尝试了《恋爱中的宝贝》的前卫眩晕后,第五代导演李少红又将视角投向了惊悚片,可谓是其转型之作。《门》是根据网络人气小说《三岔口》改编的,对于故事,李少红似乎很有把握给观众一次截然不同的体验,因此对剧本的要求也较为严格。《门》讲述的是一个人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背叛别人和被别人背叛的故事。故事原本可以编得生动细致,而编剧李少红却把它讲得极为别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编剧大可以在故事的细枝末节使用恰当的叙事结构,而李少红却将故事编得一败涂地,个中含义又隐讳,叙事顺序混乱不堪。

  到底如何令观众产生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心路历程产生强烈共鸣是本片的一大考验,而本片由于参杂过量的惊悚元素,或者是商业元素,使得故事给观众的信息出发点变得极为隐蔽,甚至令人感觉刻意掩藏。较之其前作《恋爱中的宝贝》更加看不清楚所要表达的信息是何物,《恋爱中的宝贝》主要说的是现代人在生活上的脆弱和无助以致做出极端的十七来,而《门》虽然也试图延续这种比较具有艺术气息的手段,但是仍然一蹶不振。例如蒋中天在不断地出现幻象下做出的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似乎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虽然片中展现了他对于女友或者他人的过份猜疑,可以看出编剧是在表面下足功夫,故事有流于表面而令观众不动脑子就能看懂影片故事之嫌。在全片几乎都存在着主人公不断内心独白的情况下,观众可能只看到的是陈坤一个人在自怨自艾、自言自语,而独白过多难免逃脱编剧在故事的编排下更显乏力,只能简单到用几句话打发,而其中的几句话更是令人猜不透,隐讳之深,仿佛更有着一种朦胧感,摸不着头脑,这反而让如此有创意的故事带给观众的惊喜大打折扣。

  《门》在叙事的手法上既有用到倒叙也有插叙,而且通过主人公的一些不正常反应刻意地插入一些所谓的秘密,例如蒋中天杀人的前因后果,几个人之间的纠葛不断……更是给故事的流畅性上落井下石,使其混乱之极,莫名其妙。《门》的主人公比起《妄想》更加富有“神经病的"的“潜质",用独特的叙事手法、跳跃的镜头和快速的剪接,的的确确完成了一个展现“神经病"心路历程的历史任务。如果《妄想》的故事说是有度,那《门》就是歇斯底里,不把观众带到“神经病"的绝望边缘上誓不罢休。编剧往往在叙事上不加注意,总是担心故事说得太直白,加入了不少叙事上所谓那些什么“高明"的技巧,大玩所谓的什么悬疑必备的元素,进而给原本自然的故事硬生生地进行加工、修改、扭曲。

  李少红深谙在拍摄中感言留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是最重要的。“故事设计上想象空间要大,不完全是电影里面主观的一惊一乍,拍法上气氛要很独特和浓厚。"而气氛上制造地再好,也难以掩饰故事说服力上的苍白无力。李少红独特的唯美风格更被定义为“凄美的鬼魅",因此本片结合大段大段的鬼怪场面和主人公的神经失常场景,一会儿鬼魂四处游荡,一会儿相邀坟墓会面,一会儿主人公内心痛苦至极,给定位为惊悚片的《门》来说是一大特色,可本片薄弱的故事情节只依靠着这些场面来支撑未免太过于小儿科。丧失了故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又放大了许多不利因素,《门》是不会让观众有深刻的感触的。

  《门》让中国惊悚片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这既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境地,也是一个尴尬的境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1
《门》这部电影是在大学期间去小的电影厅看的,当初就印象非常深刻。又一个镜头是荒郊野岭中有一个带蓑笠的人,挺吓人的。再就是陈坤的独白,非常给力,带入的非常好。
最近又回头看了这部电影,发现评分很低,个人认为是被低估了。陈坤的演技很不错,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好像没有什么突破。
第2个回答  2020-08-28
看完之后给我的感受是既有滚烫的爱,何惧漫长告别,既有温情美学,赚足观众的泪点,让人飙泪,能够找回生命的真谛,已帮你找到,希望采纳一下相信我,这部电影看完你会说真香
第3个回答  2013-10-21
还行.
第4个回答  2013-10-21
一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