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晓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意思?

如题所述

柳词,柳永所作之词。有井水处即指有人居住处,因此以有井水处代指有人聚居处。柳永原名柳三变,北宋著名的词人。少年时柳永出入于烟花风月场所,常常为乐工歌女填词,放浪不桀,有怪胆狂情之称。说起宋词就相当与现在的通俗歌曲,柳永就是当时的词曲作者。教坊的乐工一但有了新曲只有柳填词才能瞬间流行,传唱全国。广大青楼妓馆的歌妓以演唱柳词为时尚,才能出名有品味。这是自有词以来无人能及的,以至柳词之后也无任何词人所能相比。柳永善与长调铺叙,以慢词最多。他善写别情,通过凄迷悲婉的陈述震撼人们内心深处柔软的感情。他的长调慢词对后人影响很大,苏东坡,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等词人都秉承了柳词的风格。以至慢词超过小令在宋元时期广为流行。柳永当之为词学的一代宗师。柳永风流成性,所填之词首首流行。就连当时的仁宗皇帝也是柳词的崇拜者。一但宫庭有聚会,皇帝便让乐师演唱柳词,有时也请来柳永对歌女指点。能受到皇帝的青睬柳永人为做官有指望,但是在他献给仁宗<醉篷莱》一词却触到了仁宗的痛处,批示他:且去填词。;柳永无奈一笑了之,自命白衣卿相,以玩笑自居,起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浅酌低唱游历在卞京苏杭和扬州等地。风尘中人把柳永尊为花间皇帝。各大名城的歌女舞妓无一不他的粉丝。柳永每到一处都受到空前的欢迎,有人供他吃喝玩乐填的词妓女乐师都会有稿费给他。对柳永最痴情的名妓叫谢玉英,柳永去访,谢玉英唱着柳词一眼就爱上了柳永,一心要从良一生追随。柳永大受感动,两人花前月下恩爱缠绵了一段时间柳永有事将要离开,谢玉英泪眼蒙蒙十里相送,难分难舍。柳永也是“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后来他又写出大量的词寄给谢玉英,表示对那份感情永不忘记,时常想念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谢玉英看后不顾一切千里寻访到卞京来到柳永身边 。柳永的晚年很凄凉,身边只有谢玉英相伴,只靠为歌妓乐师填词度曲维持生活。他这段经历对百年后的另外一位女词人李清照的影响很大。李清照晚年更为悲凉,也许是受到柳永的启发,她晚年一直隐居青楼卖词,最后客死青楼。柳永死后是卞京城的妓女们出钱把他安葬的。出殡那天全城的妓女停业为他送葬,哭声震天,数里可闻。以后的每年清明节卞京城的妓女都要去给柳永扫墓,俗称“吊柳七”(柳永排行第七)。谢玉英因过于思念, 不久也伤心过度而死。这段佳话让后代两个词人嫉妒得牙根痒痒:苏东坡问幕士:吾词比柳词如何?幕士答曰:柳郎中词只抵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仕之词当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一笑无语,心中并不痛快,暗想:你为何不说水龙吟杨花词呢?秦观的《满庭芳》大有柳词再现之势,“销魂,当此际”却是行似而神不似。被苏东坡讥笑为拾人牙慧。秦观大为恼怒,把柳永用过的词牌填了个遍也没有一首达到柳词的水平。李清照指责秦观“专主情至,而少故实”。柳永虽在当时自以为正统的文人圈子里不被接受,但他在下层人士中广为追捧。一首望海潮竟让金主垂涎杭州的璇旎风光,投鞭渡江百万大军南下。柳永就是宋时的明星,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在他死后崇拜者也不记其数。传说宣和年间刘季高侍郎在相国寺边吃饭边骂柳永的词,有个老太监取来纸笔跪在刘的面前说“你认为柳词不好,那么请你来写一首好的让大家看看。”刘默然无以应对。受到广大百姓的维护是自古至今认何一个词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柳词在文人中间也是极为欣赏推崇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