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侯著名变法!内容背景及结果!!

尽量详细点!!

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背景: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内容:“相地而衰征”
影响:1、对齐国:增加了财政收入,使齐国 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2、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
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维护奴隶制统治
《史记》云:“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战国的变法:
魏文侯〈李悝﹑吴起变法〉前445-387年
内容:
政治:1、“选贤任能,赏罚分明”2、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经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军事:创建军队“武卒”。
影响:
1)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 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
2)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3)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结果:
巩固了统治,实现了富国强兵,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楚悼王〈吴起变法〉前401-381年
内容:严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废除了较疏远的公族,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战士。
影响:加强军队,破除纵横稗阖的游说。
结果: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

秦孝公〈商鞅变法〉前364-338年
内容:
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
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
1.经济繁荣,军力强大。
2.天下人才汇集于秦。
3.军事胜利,领土扩张,国力增强。
结果: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对外战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领土扩张,国力进一步增加,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落后被动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长期“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的局面,提高了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

齐威王〈邹忌变法〉前356-320年
韩昭侯〈申不害变法〉前362-333年
燕昭王〈乐毅变法〉前312-279年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前325-299年

后四个:
齐国在齐威王时任用邹忌进行改革,广开言路,整顿吏治。他在国都临淄设立稷下学官,招揽各国人才,让他们著书立说,邹衍、淳于髡、田骈、慎到、还渊等学者,集于稷下讲学,为齐国所用。他所重视武备建设,任用孙膑为军事,负责训练军队,先后在桂陵、马陵打败魏军,齐国军威大振。齐国还派兵击败赵、魏、卫等国,收复了被侵占的土地,成为东方强国。

韩昭侯时,任用法家申不害为相进行改革。申不害主要用“术”治理天下,同时主张依法办事。

战国中期,燕王哙任子之为相,进行改革,并把君位禅让给子之。燕昭王时筑黄金台招揽贤士,得到乐毅、邹衍、剧辛等人的辅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燕国国势又逐渐强大起来。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改革军制,推行“胡服骑射”,即模仿游牧民族骑兵的训练和装备,组建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轻骑部队。通过改革,赵国的武装力量迅速壮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8
详细的我只知道秦国的商鞅变法,
变法详细资料
  1原因、背景:   (1)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地主阶级统治(主因);各国为实现富强的愿望。   (2)战国时期.   2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   3在位国君:秦孝公   4变法内容: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鼓励发展农业,奖励生产(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触犯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4)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阶级统治最为关键的一项,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5)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6) 整顿秦国社会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度,并规定父子及成年兄弟不得同居一室,到成年还不分家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7)实行二十等爵制度   (8)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5影响:   (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但是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资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6性质:   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7作用:   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同时也确立了封建社会地主以占有土地的方式剥削农民的生产方式,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   8变法成功的条件:   (1)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   (2)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   (3)危急的外部环境,秦国在春秋诸侯中是边缘弱小的国家。秦国的开国之君,只是周天子的养马马夫,所以秦国国君比较自卑,自觉僻陋。也常常被其他诸侯看不起。   (4)秦国国君对变法的支持,对商鞅的信任。   9启示:   (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   (2)我们要向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0意义:   使秦国逐渐强大,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灭六国打下基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一、背景

1.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2.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3.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4.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5.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直接动力: 称霸天下的欲望.

二、目的

富国强兵.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三、内容

(一)春秋

1.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管仲改革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

2.鲁国: 前594 “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实质是废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战国

1. 魏国: 李悝 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2.楚悼王: 吴起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
盼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18
春秋时期重要的改革: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采取措施:   ⒈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   ⒉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   ⒊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   结果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   ⒈魏国李悝变法,李悝辅佐魏文侯,变法内容:   政治上,打击旧贵族,无功不受爵。经济上,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另外,制定《法経》维护郡县政权。   结果巩固了统治,实现了富国强兵,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⒉楚国吴起变法,吴起辅佐楚悼王,变法内容:   政治上,实行三世无功而收爵禄。裁汰冗官。军事上,严明军纪,提高战斗力,建立武卒制。   结果使楚国由弱转强,但楚悼王死后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变法失败。   ⒊韩国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申不害以“术”治天下,主张依法办事。   ⒋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和350年,商鞅辅佐秦孝公,进行两次变法。   ⑴废井田,开阡陌。⑵奖励军功,军功爵制。⑶推行县制,实行连坐。⑷迁都咸阳,制定秦律。⑸统一度量衡。⑺焚诗书,禁游学。   影响: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秦国迅速崛起,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商鞅被处死,但新法却深入人心。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07221f7c31b765ce0508143d.html?from=related&hasrec=1

第4个回答  2012-05-18
1楼很全,补充一个
商鞅变法。秦国,秦孝公。
背景:
经:生产力、生产关系、农、手工、商落后
政:阶级关系的变化、贵族政治制度衰落、各国变法运动(魏-李悝、楚-吴起)
军:争霸、兼并战争
文:私人讲学、百家争鸣(思想武器)

内容:(宗旨:富国—强兵)
经:土地制度、经济政策、统一度量衡
军:奖励军功、
政:加强集权(郡县制)、户籍—连坐、制定秦律
文:统一思想(法家)
俗:小家庭政策

作用:
政:打击宗法制,健全国家职能,后世沿用的制度
经:确立土地私有,促进秦国农业
军:提高军队战力
意义:较彻底;顺潮流;奠基础

局限:轻教化、重刑罚;不彻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