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少年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铁杵磨成针 李白在小时候,却曾是一个不用功学习的孩子。因为他的成续差,而遭到同学的讥笑。因此他很苦恼,不想上学。有一日,李白在溪边的一段小路上行走,看见一个老太太蹲在溪边,手中拿着一个东西,在一块石头上用力地磨着。李白感到很奇怪,于是上前一看,原来老太太要把一根小铁杵磨成针。李白想:「磨成针?」老太太笑着说:「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说:「今日磨不成明日磨,明日磨不成后日磨,这也和读书一样,只要有决心,还怕什么学不会吗?」李白从此以后就勤奋读书,成绩突飞猛进。成年后更博览羣书,而且前后两次长期漫游,丰富了阅历,最后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李白故事~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chinalane/peop003/ sokamonline/C-Lit/Lee.cfm greatchinese/famous/schooler/libai guoxue/lbyj/lbyj .geocities/pcli/verse/LiBai chiculture//frame?id=/sweb0408 2007-08-27 18:40:51 补充: 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著发出不灭的光辉。
李白小时很懒惰,天天不愿去上课。 小学时的课文
现在印象还十分深刻: 李白小时很懒惰,天天不愿去上课。 街上看见老婆婆,拿着铁棒慢慢磨。 李白心里很惊奇,走上前去问仔细。 她说要磨一根针,李白听了不相信。 铁棒粗壮针儿小,一辈子也磨不了。 她说只要有恒心,铁棒定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很感动,从此读书很用功。 后来成为大诗人,多亏她的好教训。 李白为盛唐浪漫诗派的代表,把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推向高峰。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诗仙」之誉。 再者,李白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创作性的发展。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想像超绝而且取材宏富。 李白曾批评诗歌:「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扫六朝以来的浮靡诗风。 李白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的特征,即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识。李白广泛吸取了历史文化遗产,融合百家之说,形成了他复杂独特的思想面貌。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丁都护歌》、《秋浦歌》等。道家的批判意识和变化观,使他透过社会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变衰的种种迹象和隐藏的弊病。在长安的一系列诗歌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忧虑。墨家任侠的博爱精神,使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他的《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侠精神的写照。 ******************************************************************************************************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42504192 ~~~~~~~~~~~~~~~~~~~~~~~~~~~~~~~~~~~~~~~~~~~~~~~~~~~~~~~~~~~~~~~~ 李白故事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