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700字中学生

如题所述

下面是一篇关于长安三万里700字中学生的观后感:

对于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长安三万里》无疑是一场浩大的精神盛宴,是诗词世界里的璀璨星河。当一首首烩炙人口的唐诗随着合乎时宜的动画大气磅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总让人感观震憾和意犹未尽的。

长安三万里其实讲的是高适心中的李白,用高适的眼睛做滤镜,以高适与李白的友情为线索,从相遇、相交、相离、但却牵绊一生的情谊,道尽诗人一生不得志,却一生不失志的跌宕人生。

电影最具特点的当然少不了人人津津乐道的48首唐诗,但此片可看点太多,大到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小到唐朝传统服饰里花纹,都细致讲究、可圈可点,但最让人感动的是影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人格魅力。

李白是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最有侠肝义胆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想象力丰富,诗歌创造能力极强,世人夸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高适与李白的相遇就是侠肝义胆的写照,李白从强盗手上舍生忘死抢回朋友吴指南的尸骨时对高适说过一句话:“倘若是普通的金银财宝丢了也就罢了,自己要寻回的是挂在马上的吴兄。”

高适这才明白李白拼命想保护的是朋友之情,仗义疏财,千里迢迢,只为兑现自己许给友人的承诺。李白把好友吴指南迁葬到黄鹤楼附近,认为那里是最好的安息宝地。

李白出身商二代,在古代,商人之子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但其满腹才华和一身的政治报负,并坚信天生吾才必有用,自己一定会像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学而优则仕,这是大唐所有文人志士共同的理想抱负。

李白的人生理想并不止于当官入仕,崇拜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李白曾写诗夸鲁公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学心中偶像鲁仲连一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所以李白的情怀不为名利,更胜一筹。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至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丰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出生于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今凤县),少年时因天资聪颖而得到早期的教育。李白早年游历各地,广泛接触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这些经历成为其创作诗歌的重要素材。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意象丰富、意境高远见长。李白笔触狂放奔放,抒发个人情感、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追求。李白的作品既有写景抒怀的田园诗,也有倾诉人生离愁别绪的离别诗,还有寄托对理想、追求自由的政治抒怀之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